社会实践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与研究
——以浙江某学院为例

2017-09-15 08:25:43彭德林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彭德林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社会实践整体性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与研究
——以浙江某学院为例

彭德林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为了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把对学生的理性提升和学生的感性兴趣相结合,重视教学素材的趣味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关注理性的教学内容之必要的感性化个别化的描述;把精神信仰教育和具体的实践问题相结合,在分析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及他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中,解答他们的困惑,引导他们把握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内在关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意愿和学生专业年级的特点,对教学方法组合的基本模式作微调或局部大调,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改革学生考核方式,降低闭卷考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权重,激励学生获取课程相关学科的系统推理能力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合理性根据,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长期效应。

社会实践整体性;感性兴趣;具体实践问题;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内在关系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必须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这需要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流行的两大弊端,即缺少实证性的宏大叙事;过多地关注教学形式,忽略教学研究的内容,未能全面把握教学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之有机整体性,未能明确充分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其他相关因素之有机整体性。本课题以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整体性思想为指导,设计调研问卷,以浙江某高校为典型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本课题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50份,其中大三学生20份,工科和文科各10份;大二学生30份,理科20份,文科10份,回收问卷50份;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所有问卷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100%。问卷调查的学生覆盖了文科、理科和工科三大专业门类,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已经上了一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正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二学生和已经完成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大三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分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的教师都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上是成功的

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上持肯定态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选择一般及以上的,大学生为90%,教师为100%。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这一项,学生和教师选择基本满意及以上的都是100%,学生和教师选择很满意的都是10%,选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为58%,教师为40%。(见表1、表2)

表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2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大学生的希望之间,在对教材整体框架的处理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在确定教学重点上则表现出基本一致。这都可以说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见表3、表4)

表3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表4 对教学重点的确定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认识上都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不足,学生的一些认识也需要引导和清理。

1.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和矛盾

秦泗河教授是第一位赴俄罗斯学习并引进Ilizarov技术,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本土转化,形成了“应力控制下的外固定肢体重建技术体系”,治愈了近万例骨科疑难杂症、肢体畸形残缺病人。

(1)教师和学生最关注的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说明:学生和老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太)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您最关心的大学生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您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什么",都有选择多个答案的情况,这也具有合理性。所以,师生所选的答案的总和数超过了参加调研的师生人数。(见表5)

表5 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和矛盾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中,最关注“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透彻的理论说服力”,教师是50%,而学生只有4%;最关注“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有趣”,学生有32%,教师只有10%;这说明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具有透彻的理论说服力,重视对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的提升,而对“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有趣”的要求有所忽视。最关注“教学内容应该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并及时更新”,学生是42%,教师只有30%,教师的比例不如学生高;最关注“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教师只有30%;这说明教师对“教学内容应该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针应该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这些要求,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的认知上具有相当比例的感性特点和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之特定实践需求,容易让学生感觉乏味;教师对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把握及传授缺乏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变化;或者教师在讲授社会问题时,未能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教师所讲的社会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思想之间存在根本的关联,因此,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社会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印象不深,和没讲过差别不大;使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无趣、过时或与自己无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易接受,由此带来教学的低效率,甚至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反感。

(2)教师和学生最关心的大学生的个人问题不同。(见表6)

表6 教师和学生最关心的大学生的个人问题不同

老师们对学生的信仰问题关注的比例最高,除学生的经济压力问题之外,对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关注比例最低;学生则相反,对精神信仰问题关注比例最低,对就业创业问题关注的比例最高。在对学业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的关注上则比较接近。这是由于教师受自身所从事的文化教育实践的局限,产生了对精神生产实践的存在形式和社会作用的误认和错觉,把精神信仰的生产及其作用与解决个人的具体生存问题分开来进行考察,这使得精神信仰的生产失去了根本的生存土壤,也容易抬高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夸大精神生产的作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5月第1版,第32-37页。马克思说明了人类正是迫于肉体生存的物质需要,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同时进行新需要的生产、人的社会关系及自然关系的生产和意识的生产,人类生产的这四个方面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物质生产劳动的发展,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开来,逐渐产生教育、科学研究等专门的精神生产实践,这些实践和物质生产劳动之间是有差异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相对独立的精神生产实践,和物质生产、社会关系及自然关系的生产等实践之间,依然具有根本的统一性,它们共同构成生产人类生活的社会实践整体。离开了满足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生产实践及其他具体实践,来谈人的精神意识的生产,就是意识的空话,也必然把意识夸大为仅仅依赖于自身的独立存在。。大学生之精神信仰的生产,精神信仰问题的解决,是不能离开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学业、人际交往和经济压力等生存问题的解决的。大学生亦未能认识就业创业和正确确立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合理的道德法律规范的精神信仰之间,与大学生的当下的学业精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因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相当程度上信仰缺失,行为失范,急功近利,且有加剧趋势。这也是老师们如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问题的原因所在。

(3)教师和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见表7)

表7 教师和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有所不同

尽管大学生和教师对最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比例排序前三位都依次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但是,教师和学生相比,关注焦点的差异是明显的,甚至很大。教师中有更多的人对经济和文化更重视,而学生对环境保护最关心的人高达18%,教师则没有,对法治与政治民主发展问题最关心的,大学生的比例也比教师更大。因为,在教师的心目中,经济和其他实践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被不适当地放大了,环境保护不过是经济政治文化实践的结果而已,本身并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生长的实践活动,随着民主与法治、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活动日趋合理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日趋合理,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关注中包含着合理的新思维新价值观养分。当今之中国,环境保护早已经不是附着于经济和其他实践的一种单纯的实践要素,而是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需要给予格外的重视与独立发展,才能更直接有效地保护环境,也促进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发展。在校的这些本科大学生大多在中国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出生,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更民主,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追求民主,崇尚法治,这些意识和习惯,整体上比教师更为明显和强烈。学生对文化建设的独立性及重要性缺乏认知,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化与保护环境、民主法治、经济建设及大学生自己的就业创业等实践之间的社会有机关系。文化与这些实践之间,既各自相对独立,又互为对方的要素。不同的实践作为社会整体的各个局部,构成有差异的有机统一体。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整体性思想的重要内容。

2.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和矛盾

课题设计把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四种组合:A.以讲授法为主,偶尔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B.以讲授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为主,偶尔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分组评比教学法等方法C.以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偶尔采用讨论教学法和分组评比教学法D.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辩论法、分组评比教学法和专题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法。(见表8、表9)

表8 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和矛盾

从上表可知,师生对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的答案基本一致,是可信的。有50%的教师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显然比较单调,容易让学生感觉疲倦,最喜欢的学生只有8%;62%学生最喜欢的是第四种教学方法组合,却只有10%的教师采用,这说明学生对优秀的教学方法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尽管采用第三种教学方法的达到40%,已经比较丰富,这部分教师的方法依然缺少灵活性,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效性的需求,最喜欢这种方法的学生只有24%。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2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教学考核方式不好是教学效果不(太)好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内容的科学确定与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从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合理的学生考核方式是什么”的答案中可见,大家都希望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生考核方式。课题设计把“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是( )” 的选项设定为下面四个:A.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B.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C.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并开卷考试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D.写作小论文,考查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及写作小论文成为100%的教师的选择和92%的学生的选择,只有8%的学生愿意采取完全闭卷的考核方式。这与我们正在采用的学生考核方式有相当的差距。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学期中一个学期,教师可以采取开卷考核学生评定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另外一个学期,学生都是要闭卷考试的。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考核方式和师生的要求是有差异和冲突的,这些差异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改善。

表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表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合理的学生考核方式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一)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理性提升和感性兴趣相结合。教学内容要有透彻的理论说服力,就不能停留在用书本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沟通,而是要用系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沟通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解答学生的生活困惑;这要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法律、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方面有对整体的基本贯通,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相关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这必然影响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配备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排合适的教学工作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有时间做科研;教师自己也应该主动追求学术水平的提高。教授相关课程的同一个教研室的老师不仅应该进行专门的同行听课和公开课观摩学习,就现场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方法研讨,更有必要进行课程相关的学术研究。如,自己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组织和参加学术沙龙,每学期至少1~2次。教师自己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向学生讲清楚理论的精神实质,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沟通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性兴趣,并以之作为引入教学内容的路径之一。在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中,有32%的学生最关注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只有10%的教师最关注这一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应该引起老师们的更高的重视。尽管大学生和高中生相比,理性思维能力大大提升了,但是感性兴趣还占很大比重,还不能像老师那样理智和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多关注自己所用教学素材的趣味性,关注教学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关注理性的教学内容之必要的感性化个性化的描述。否则就是干瘪瘪的枯燥的理论,必然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

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的个人生存问题分析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该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除了要满足学生的感性兴趣外,还应该针对大学生现阶段面临的个人问题,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生的基本利益需求之一。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精神信仰,应该有具体的载体,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载体之一。把正确的精神信仰规范等等的传播和分析讲解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如最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结合起来,这样来讲秉持道德,遵守法律,确立理想信念,培养诚信品质,追求公平正义,教学效果更佳。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整体性思想,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们从事的社会实践以及实践所创造的社会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思想意识的发生现场和作用现场去看它是什么,会比离开它具体的发生场和作用场后,更容易看清楚,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和功能。在和大学生面临的个人问题的分析的结合中,讲解理论,讲解精神信仰,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种教学选择更有效。

因为大学生中有52%的把就业创业问题作为最关注的个人问题,教师可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出发,作就业创业的专题讲座,还可以做大学生如何完成学业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专题讲座;针对大学生急功近利较为普遍,理性认识水平不高,还可以作就业创业和学业、理想信念之间关系的专题讲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还包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分析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相结合。因为大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有一定的兴趣,在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中,学生中有42%最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而且,这些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重大问题与大学生的利益有内在相关性。大学生的个人生存问题之产生和解决的根本条件,就在社会重大问题产生的条件之中,即使是短期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其存在条件,也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产生与解决的影响因素。教师在分析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时,不仅要说明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社会需要和精神价值,还要说明这些问题与大学生个人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关注这些问题有什么个人价值,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为个人生存发展提供了什么机遇与挑战。

教师要坚持对教学内容处理的正确做法,遵从教材的基本框架顺序,讲解教材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坚持以系统的知识沟通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解答学生的生活困惑,更应该对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调整方案如下:组织环境保护问题的专题讲座或专门的讨论教学,弥补空缺;加大对“依法治国与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民主”教学的比重;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民主与法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大学生的个人问题解决以合适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第一,18%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环境保护问题,应该满足大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需求。可以组织环境保护的专题讲座,探讨保护环境与道德法律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或以讨论教学法的形式,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谁更重要”组织学生分组辩论,多名非辩手的学生点评,教师做引导总结。第二,针对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对“依法治国与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民主”,有18%的学生,而教师只有10%,对法治与民主的发展,更多的教师应该给予关心。因为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要素条件,而且政治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之一。所以,除了教学方法可以更多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的形式进行外,还可以组织“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大学生活与民主习惯的培养”“大学生活与法治观念培养”等专题教学。第三,有42%的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化”,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来组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合理化”等相关主题的专题讲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可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业结构升级与大学生就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可以组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哲学的批判精神培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天人关系的再思考”。

(二)因情调整现有教学方法组合的基本模式,提升学生满意度

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因为,第一,尽管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中,选择基本满意及以上的都达到了100%,但是,学生和教师选择很满意的都是10%,比例很低,选很满意和满意的总和,学生只有58%,教师只有40%,比例也不高,这说明至少需要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的程度。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方式及教师素质这四者中,有28%的学生选教学方法,其次依次为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师素质,比例依次为22%、20%、18%。学生对教学方法最不满意。

坚持“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组合模式,因情制宜做微调和局部大调。首先,对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来说,“以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偶尔采用讨论教学法和分组评比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组合模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可以将之作为基本教学方法组合模式。其次,这种教学方法也适合学生对教材内容处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希望教师基本上依据教材顺序,讲解主要观点和方法,并结合大学生或其他人的个人生活问题及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来讲,有80%的学生选择希望教师这样处理教材内容;只有14%的学生希望,“教师完全打乱教材顺序,根据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来讲专题”,所以,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比较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这也决定了教学方法应该主要采用第三种教学方法组合模式。

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意愿、学生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对这一教学方法组合基本模式作微调和局部大调,满足学生对教学方法多样性的需要。比如,针对有明显观点争议的社会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可以更多地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思想交锋中探索真理;针对不愿意做分组对抗的团队作业而喜欢个人竞争、喜欢和擅长口头语言表达的中文系师范类学生,则采用分节次每个人作演讲的方法。如果确实有必要,就大多学生普遍关心且教材涉及不多的教学内容,可停用这种教学方法组合的基本模式,如进行就业创业的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及其组合之所以简单化,缺乏变化,是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适合一定的教学内容,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喜欢,还因为教师缺乏足够的改进教学的主观内驱力及制度的社会承认驱动。每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只有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特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地传授知识、价值观,让学生不易疲劳,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对第二种教学方法尽管实行的教师有50%,最喜欢的教师只有40%,采用第三种教学方法的有40%,教师最喜欢的只有20%,实行第四种教学方法有10%,最喜欢这种方法的却有40%,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可以变成他们改善教学的愿望和内在动因;如果有合适的教学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为学生欢迎,必然会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现实。从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学校有必要继续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师职称晋升制度,让教师从教学劳动中得到更公正合理的回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

(三)改革学生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长期效应

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以系统的理论沟通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解答学生的生活困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应该尽量去除学生通过课程考试获得学分和毕业资格的功利之心,激励学生主动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习的长期效应,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终身受益的知识、方法及价值观,宜调整现行考试方案,缩小期末闭卷考试在学生学期成绩评定中的权重,或完全取消期末闭卷考试。

对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考核方式应有所不同,文科学生可能更喜欢论文写作,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写作积累和训练,比较擅长,对写作论文的考核方式更喜欢些;而理工科学生整体而言,受到自身专业训练的影响,这方面的积累和训练较少,对他们自己而言,长篇幅的文字论述能力相对弱些,从调查问卷看,他们更喜欢第三种考核方式。“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并开卷考试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

课题组把“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合理的考核方式是( )”的答案设定为下面四个:A.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B.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C.闭卷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并开卷考试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D.写作小论文,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制度及事实的识记理解能力和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文科学生选择D有60%,选择C的只有30%;理工科学生选择D有50%,选择C的有43.33%。这可以说明文科学生更喜欢论文写作,而理工科学生更喜欢第三种。还可以尝试采取在课堂上完全开卷考试,考核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效,不是写作一个长篇论文(2000字),而是以2-3个论述篇幅小的题目来考查他们对相关课程的系统推理能力的获得。

以上所述,都是以浙江某高校为典型样本,选取有限的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及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作为基本依据,也包括了课题作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观察与感悟,以这些经验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因此,调研结论对同类型同层次的院校可以做基本模式的推广,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把握,需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条件进行审视和调整。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陈继红.高校“两课”教学的实践性思维刍议[J].江苏高教,2004(4).

[3] 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

OntheTeaching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fromthePerspectiveofSocialPractic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PENG Delin

(School of Marxism,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should arrange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rationality and interest, and they shall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ingnes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vividness of teaching language and the ration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necessary emotional description. Teacher should combine the spirit of faith education and specific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problems and their concerns about the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social problems when dissolving their confusion so as to guide them grasp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and social problems. The basic model of teaching method combination shall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s' wish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grade, so tha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is strengthened. The way of students' assessment shall be reformed, the weight of closed book examinations be reduced in student achievement evaluation, students be encouraged to obtain the systematic reasoning ability of curriculum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grasp the correct basis of values of the world, so the long-term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ill be achieved.

integrity of social practice; perceptual interest; concrete practice issues; inter relation between their personal issues and social issues

2017-03-21

: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研究——以某学院为例”(15hzghy042)研究成果。

:彭德林,博士,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D648

:A

:1009-1734(2017)06-0079-08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