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玲
茯苓搭配不同功效不同
文/方玲
茯苓是古今医家常用的中药之一,如今已成为中外学者广泛研究的对象。茯苓临床应用当依据病症选择正确的药对。茯苓的主要配伍分别是配党参、白术、山药、猪苓、泽泻、附子、麦冬、陈皮、神曲、木通。
1. 茯苓甘淡与偏于补中的党参相配,不仅助党参补脾,且渗湿作用又照顾了脾喜燥恶湿的生理特点,使党参更能发挥补脾益气的作用。主要治疗脾气虚弱之倦怠无力、食少便溏。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
2. 白术甘温,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偏于补中。与茯苓丽药配用,守中有通。白术促进脾胃运化水湿,茯苓使水湿从小便而去,相使为用,相得益彰。主要用于治疗脾虚停湿挟饮之痞满不食、头晕目眩、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如苓桂术甘汤。
3. 山药补脾养阴,茯苓渗湿降浊。茯苓渗湿而不敛邪,山药补脾而不伤阴。两药配用,补渗兼施,相得益彰,湿浊得降,脾胃得健,则泄泻可止。对阴虚兼湿之症最为适用。
4. 茯苓善去脾经水湿,猪苓长于去胃经水湿,两药配伍,利水渗湿,扶正祛邪兼顾,主治脾胃水停之水肿、水泻等证。如猪苓汤。
5. 茯苓有补有泻,而泽泻则有泻无补,两药配用,利水作用加强,使水道畅通无阻,则小便自利,气分水湿热除,肿消,泄止。主治水湿内俘所致水肿、泄泻、小便不利。如五苓散。
6. 茯苓淡渗利水,配伍温里扶阳要药的附子,能收温阳化气利水之功。如真武汤。
7. 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两药配伍,养阴安神,既渗湿热,又养心阴,养血而不敛邪,渗湿而不伤阴。主治心阴不足,心阳外越之头晕、口干、心烦失眠、脉细数等证。
8. 茯苓渗湿利水,陈皮理气燥湿。两者药性平和,能行气滞,气行则水利,为利水消肿之常用药。如异功散。
9. 茯苓、渗湿健脾,和中化饮;神曲开胃健脾,兼有发散之功。两药合用,化湿和中,既去湿又导滞。如保和丸。
10. 茯苓、木通两药配伍,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之小便赤涩、淋证,也可治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小便不利、浮肿、烦闷喘促等证。
11. 另有黄芪配茯苓,益气行水;茯苓配芍药,利尿活血;茯苓配枳壳,和中宽胸;茯苓配柴胡,健脾舒肝;茯苓配白蒺藜,利湿平肝等。
12. 茯苓恶白敛,畏牧蒙、地榆、雄黄、秦艽、龟板;忌米醋。虚寒滑精或气虚下陷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