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
砚台,收藏有讲究
文/张文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家嗜砚、藏砚、编砚谱、著砚文者,代不乏人。特别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米芾、苏东坡、陆游,清代朱彝尊、高凤翰、纪昀等。他们的《论砚》《砚谱》《砚史》《研评》《砚录》《说砚》《阅微草堂砚谱》等影响深远。读书人离不开砚,书法家(画家)就更离不开砚,砚一经诞生,便与文化人相依相伴。
唐代刘禹锡有两首咏端砚诗,一首是《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中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另一首是《谢遗端溪砚诗》,诗曰:“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着指痕犹湿,经旬水未低。”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二句更为人所熟知。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清查慎行的《赴召集》则记载了御赐松花砚一事,其内容曰:“绿云新斲松花砚,特撤文房赐老臣”。
砚既是实用器具,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实践,学养决定砚识。愚以为,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
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如今收藏和鉴赏功能已大大超越其实用功能了。那么作为收藏,首先要看砚台的年代。砚台精品多出于明清两朝,这一点与瓷器颇为相似,其市场价值并非越老越值钱。
目前来看,市场上价格最高的当属明清两代的砚台。很多收藏者对“清三代”的砚台比较偏好,其收藏价格自然较高。但由于明清两代的古砚价格不断攀升,收藏者可以关注一下宋代古砚。而唐以前甚至到汉代的砚台,尽管其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砚台石质比较粗糙,所以其市场价格并不高。
除了年代,要评定一方砚台的收藏价值,还要关注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材质主要看是否是“四大名砚”。
“四大名砚”指的是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河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其中端砚最知名,古砚拍卖价较高的大多是由端砚创造的。
实际上,砚台价位的高低还主要取决于厚度、大小以及形制,进而考究其石质纹理。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砚台的价格昂贵得多。
古砚贵在有铭文,但十铭九假。在众多假砚铭中,主要有同代托款、后代仿款和现代仿款3种。即使真铭也分自书自刻、自书匠刻和匠摹匠刻3类。分析人士表示,一方带铭文的古砚,如果铭文真实可靠、字口包浆较老、书法篆刻较精,即可判定具有收藏价值!
随着当代艺术品潮流的发展,当代大师的精品、珍品之砚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价位也一路走高。纵观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当代名砚和历代名砚的表现,一些新砚在总成交价、最高拍价、平均拍价上甚至超过了古砚。
有关专家表示,新砚比古砚好鉴别、易观赏。古砚经过几千年的流传,珍品古砚寥若晨星又很难鉴别,名家藏砚查询考证艰难,常使藏家望而却步。
据称,古砚作伪的手段很多:旧匣装新砚,旧砚刻假铭,用墨色掩盖水泥修补过的残砚,摹刻伪造名砚等等……民间流传的古砚,不是苏东坡就是赵子昂,甚至还有虞世南、李太白的,可以推断十之有十是假的。
然而,新砚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一砚在手,一目了然。如果搞不清楚,刻砚、铭砚者都健在,一打听也就了然。
另外,砚的功能发生变化,古砚以实用为上,新砚则主要供人欣赏与收藏。新砚不仅继承了古砚的式样,而且又使雕刻艺术深化发展。雕砚家在追求“新”“奇”“美”的过程中,利用砚石的自身结构、形状、石品花纹等特点,“以石构图,因材施艺,以色取巧”,突出自然神韵,制作出的砚台也因此受到藏砚家的喜爱。
有关专家提醒收藏者,要介入砚台收藏,应量力而行去选择砚台等级。如果鉴别能力较强,可以收藏古砚。对于初级入门者,可以考虑收藏新砚。这是因为,砚台收藏非常独特,它的价值不一定是由年代来决定的。比如,宋砚、唐砚甚至汉砚,砚台石质比较粗糙,尽管它的收藏价值很高,也很名贵,但是它的市场价格不见就得很好。 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