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承宏
老人理财须警惕 谨防上当被忽悠
文/沈承宏
对于投资理财,大家最顾虑的就是资金安全。中老年人辛苦赚来的养老钱非常重要,但在进行理财时容易遇到许多骗局,各种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他们经常会成为被“忽悠”的对象。作为普通的投资者,究竟应该怎么鉴别金融诈骗呢?
这种理财产品,一般分为静态收入和动态收入。静态日收入=投资额的1%,比如投资1万元,每天就可以收入100元,过不多久本钱就能翻倍。此外,还有动态收入,如果投资者成功推荐其他人投资,就可以拿到投资额10%的提成。
对此理财专家认为,目前正常的理财产品所产生的利率达不到行3个月的理财产品,封闭期是3个月。在3个月封闭期内不能用钱,急需用钱的话部分银行提供质押或者转让的方式帮助客户解决资金的流动性,但会有质押的利息或者转让的手续费。
注意分散投资: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需要把投资多放几个篮子,减少因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比如偏好银行理财的老年人可以买2~3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偏好收益相对银行理财收益高的P2P渠道,老年人也可以买2~3家P2P平台的产品;或者选择银行+P2P产品组合的形式,按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合理分配。寿这个水平,这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实况。如果理财产品的利息过高,投资者一定要当心。
老年朋友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如果本人或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于某类理财产品并不熟悉,对其收益的计算方式也并不了解,一定要谨慎选择。
很多老人不知道的是,当一个人涉足某个领域之后,他的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在这里,这其中就包括电话号码。您可能会经常接到一些宣称实力雄厚的公司来电,向您推荐各种业务,例如炒原油、炒贵金属、炒期货等。此外,更有一些投资平台,对于开户的客户,送出豪礼。这些公司通常会以诱人的预期收益来吸引投资者,并信心满满地做出承诺。
事实上,许多项目并不一定如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甚至会遇上骗局。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然而,在理财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却经常会将二者混淆,把预期收益当成实际收益,并在一些业务人员刻意夸大收益的情况下,不自觉地踏入收益“陷阱”,在对产品详情及其风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最后却落得本利无归的下场。
所以,老年人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自己要确实了解这个项目,否则,无论业务人员将项目描述得多么诱人,都不要轻易把钱放进去。
老年人理财,选对平台很重要。如果能在投资之前,通过多种渠道对选择的理财平台事先进行了解,就能降低被欺骗的可能性,保障好资金安全。
在进行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总有许多的不可控风险和陷阱存在,而老年人的信息来源少,又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应尽量避免高风险、多元化,首先考虑投资安全及防范风险,以稳妥收益为主。只有如此,老年人才能做到安全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