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 名
买正品还是买赝品,让经济学原理告诉你!
文/佚 名
编者按:坊间流传,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稍有经济学常识的消费者也都明白,物美价廉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取的是价格和产品品质的中间值。那么,一味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愿意以高价去购买产品,购买到的产品就真的是正品吗?同一个商品,如果消费者无法判断价值,理所当然地认为放在专卖店卖就是正品、在街边小店卖就是假货,这背后有什么经济学原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作者的解读吧。
“高价买真货”本身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市场环境,假设消费者没有任何办法在事前了解货物的真假,并且在买到之后也没有任何办法制裁卖家,那么这句话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消费者能够以一定的概率发现假货,并且申请退款,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
假设有一个手工眼镜制造商,他可以提供3种质量的眼镜:
——粗制滥造的假品牌眼镜,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发现概率为 P1,但是好处在于成本很低为C1;
——精心制造的高仿产品,相对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为假,发现概率为P2,成本稍微高一点为C2;
——正品,永远不会被发现为假,因为就是真的,成本最贵为C3。
设定市场环境为,一旦眼镜被发现为假,那么消费者会申请退货,并拿到全款。
这个时候眼镜制造商的策略就变得复杂起来:
1. 什么时候眼镜制造商倾向于粗制滥造呢?显然是粗制滥造给制造者带来的收益大于精心作假的时候,给定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W,也就是说:(1 - P1)W - C1≥(1- P2)W - C2
左边是粗制滥造的期望收益,也就是当消费者没有发现假货的时候,收入为W,发现了之后,收入为 0,但是任何情况下,花出去的成本永远是C1;同样在右边是精心制作假货的期望收益。
化简这个式子,得到
(C2- C1)/(P1- P2)≥W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较低,低于一定值的时候,不法厂家一定会粗制滥造的假货。
2. 那么什么时候制造商倾向于精心作假呢?沿着上面的思路,那么必然W不能太低,至少要大于刚才的那个值,同时精心作假的收益要大于做真货的期望收益:
(1 - P2)W - C2≥W - C3
化简之后得
(C3- C2)/ P2≥ W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中不溜的时候,制造商会精心制造假货。
3. 显然,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足够的高,以至于制造商觉得自己制造假货然后被发现要退钱这个损失足够的大,就会老老实实地制造真货了。
我们把制造商在3个不同情况下收益的图画出来,就能够得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价区间图。
这个图说明,当付出的价格足够的高,即便是在不完美信息下,依然能够给生产者足够的激励去生产真货;而当价格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很大可能买到的就是精心制作的假货,至于100~200块钱的GUCCI和LV嘛,给定这个价格,生产者也别无选择,只能粗制滥造一件,然后祈祷不被发现。
这个小例子说明,相等情况下,“高价买正品”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时,这个例子也给大家两点启示:
1.保证消费者的惩罚威慑是重要的。或者提高消费者发现假货的概率,比如提供第三方检验;或者加大惩罚力度,比如假一罚十。这样可以增大真货的提供区间。
2.如果不能保证惩罚威慑,也不能加大惩罚力度,那么就要限制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完美信息、不考虑创新的前提下,竞争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非常高的福利;但在不完美信息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不愿意花很高的价格去购买产品,那么生产者拿不到足够的利润,往往就会偷工减料,给消费者提供高仿货,如果高仿货之间也相互压价,最后只能拿到粗制滥造的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