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追寻文言文教学的本真之美

2017-09-14 15:57吴之英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本真文言文言文

吴之英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痛是现今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文言文教学需要褪去更多的形式主义,追求本真之美,摈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提高文言教学技术参数,遵循文言文阅读规律,还原课堂教学应有的样态,进而实现文言文化的丰沛的教育意义。

高中文言文追寻本真之美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却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作为一种与今天习用语言相阻隔的文本,学生怕学,老师怕教。即使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下,文言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误区。

一是侧重文言字词语法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一讲到底,采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方法。造成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不良后果。

二是把历史背景,文学常识作为重点。不断地补充拓展,不停地挖掘考证,把文本背景当历史教材来教,把文本内容当成思想教育课上,使学生很难真正走进文言文本,去读懂作品的内在情思。

三是一味强调背诵,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即便有指导也常常流于形式,浮泛虚化,因而,学生有效的朗读不多见,难以读出句子情味,读出文言的意趣。

四是忽视文化渗透。文言文中有很多体现古人审美情趣、思想性格、哲思理趣的美文。而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对其中文化内涵的挖掘,以致学生认为学文言文就是学字词语法,应付考试,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致不高,不能彰显经典的核心价值。

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误区,改变学生厌学文言的现状?

陈师道《后山诗话》中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这里的本色,即本来面目,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需要褪去形式主义,追求本真之美,摈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提高文言教学技术参数,遵循文言文阅读规律,回到文言课堂应有的状态中来。

第一,注重文言文的诵读涵泳。因声求气,是文言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文言文教学最有力的武器。但怎样让学生乐意读愿意读,朗读指导固然少不了。朗读指导不仅要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读出作者内在的情感,品读文章的妙处。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的示范就很重要,好的朗读具有唤醒的功能。在《兰亭集序》这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诵读,把握诗人情感,我准备了一篇主持词,并找了两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同学,给他们做了示范和辅导,同时配置了意境优美、主体吻合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来渲染氛围,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体现了经典美文的意蕴,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优美的文本和典雅的诗境中,静心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诵读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语感,揣摩文意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授《雨霖铃》这首词时,我设计了“美听”“美读”这两个环节,先播放Flash课件,让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来进行语感熏陶,感受词的意境。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并作朗读指导,接着让学生在音乐中个别读,分组读。纵情的朗读,让学生忘却了一切压力和世俗的束缚,完全沉浸在诗人所营造的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中。

第二,激活文言课堂,点亮学生思维。古语说得好,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在课堂生成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情境,借助预设的“冲击”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光”,使其产生超越寻常的见解,并以此更好地推动课堂的发展。首先在文言教学中努力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处理《陈情表》这课中“李密说服晋武帝的原因这一难点时,我分步奏设计了几个问题。先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入手,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好奇心。如“大家了解晋武帝吗?”“李密和这个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到底是什么关系?”然后再次设问“如果晋武帝再质疑李密,他应如何应对?”“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李密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点拨逐步深入文本,,很快找出关键语句,并作出做出自己的解读,同时,也清楚地了解到当年李密的陈情之难,陈情之智。其次关注课堂临时生成,优化学生思维。课堂上的所有预设,都不过是开启思维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要通过这把钥匙,来放飞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例如在教学《六国论》时,我先用PTT呈现了秦灭六国的相关史实,然后要求学生对照史实阅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有关论据和论点进行质疑。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短短几分钟,就从课文中找出了七处有违史实的内容。于是趁热打铁,接着问“刚才大家都纷纷批判这篇史论,把它当成靶子,进行猛烈地开火。但大家想過没有苏洵可是战国社会问题的专家,他的笔下为何会出现这么多不符合史实的叙述和议论呢?是作者对历史无知,还是他用心良苦?”有此一问,学生的思维便转移到了文本的作者意义的探究中,形成了又一个思维交锋的课堂高潮。

第三,注重文化渗透,彰显经典的核心价值。《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文言文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古汉语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了解和领会;教授经典古文,就是要领略其文章的核心价值。经过千百年淘洗而流传下的,一定是诗文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如《劝学》体现了读书人顽强刻苦、勤奋好学的精神;《师说》劝导世人应尊师重教,不耻下问;《陈情表》传承着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孝道;《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经世济民的伟大情怀……艺术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那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改变传统教法,提高文言教学技术参数。文言文课堂教学也可以做到自如流畅,不板滞。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所呈现出的元素也是多样化的。即文言课堂既要有诵读文章的情趣,把玩文字的意趣,体味文言的兴趣,又要有领悟文字的理趣,浸润文化的雅趣等。要让文言课堂变得精彩纷呈,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来拓展更多的文言知识,或者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教师要注重“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同时,注重灵活运用,提升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学习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因此,为了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全面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洗净铅华,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让我们在“真语文”理念的指引下向理想的语文课堂进发!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

[2]《回归高中语文教学本真》.中国学术期刊网,2015-,(11).

[3]《高中语文教学中“一文多读”的应用》.课外语文,2013-,(12).

猜你喜欢
本真文言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