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 每组30例。常规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段的产后出血量。结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0.05)。常规组产后2 h出血量为(358.6±125.3)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209.8±34.5)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17.4±51.2)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168.4±23.6)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7602、5.4249, 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突出,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85
产后出血一般指的是孕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 产科孕妇分娩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较高, 约占孕妇分娩总数的2%~3%, 导致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以及休克等, 严重的产妇会出现死亡, 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造成较大的影响[1]。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理主要是因为产妇宫缩乏力, 因此, 临床上需要寻找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的措施, 增加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功能。针对这一问题, 本次研究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7月本院产科6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分为常规组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 每组30例。其中, 常规组产妇年龄最大38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0.6±7.4)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8.2±1.0)周;产次:初产20例, 经产10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妇年龄最大37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2.5±6.5)岁;孕周38~40周, 平均孕周(38.6±0.8)周;产次:初产21例, 经产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常规组 对产妇进行常规治疗, 胎儿娩出后, 立即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安徽宏业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2979)。给予产妇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00007), 0.5 mg/次, 置入产妇直肠内约5~6 cm处[2]。
1. 2. 2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给予产妇的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4183), 250 μg/次,若产妇的宫缩不佳间隔15 min后可追加250 μg, 最大剂量<2000 μg[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治愈:产妇的出血量<25 ml;好转:产妇的出血量为50~100 ml;无效:产妇的出血量>300ml。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分析产妇产后2 h、产后2~24 h的出血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常规组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 總有效率为73.33%(22/3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治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67%(29/30);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0.05)。
2. 2 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 常规组产后2 h出血量为(358.6±125.3)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209.8±34.5)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17.4±51.2)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168.4±23.6)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7602、5.4249, P<0.05)。
3 讨论
目前, 我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带动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较大的变化, 部分疾病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但是, 仍然存在一些危重疾病在临床的各个领域不断的发展, 引发社会医学人士的高度重视[4]。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直接原因, 若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流血量过多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引起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重度子痫前期、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盘前置、胎盘早剥以及巨大儿等[5-7]。
临床上采用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菌注射液是一种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的氨丁三醇盐溶液。相对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药物,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15羟基被甲基取代, 对抗15羟脱氢酶, 延长了药物的半衰期, 增强了生物活性, 明显的减少了药物的剂量, 显著减轻产妇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强且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收缩产妇的宫体和子宫下段, 治疗效果显著[8-10]。endprint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2, P<0.05)。常规组产后2 h出血量为(358.6±125.3)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209.8±34.5)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出血量为(117.4±51.2)ml, 产后2~24 h出血量为(168.4±23.6)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 h、产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7602、5.4249, P<0.05)。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突出, 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淼, 张艳萍, 邓玉清.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婦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144-145.
[2] 王敏, 吴言英, 卢亘华, 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6):741-742.
[3] 凌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05-106.
[4] 陈洁, 仇春波.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3):1182-1184.
[5] 孙蕾.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时机探讨. 当代医学, 2016, 22(13):72-73.
[6] 杨琳芬, 徐志红, 杨帆, 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非司酮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重庆医学, 2016, 45(31):4422-4424.
[7] 余艳萍, 孔紫靖.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应用时机及效果探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3):1093-1095.
[8] 江红, 毛小刚, 周凤勤.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孕产妇剖宫产中应用时机研究.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1, 30(6):618-620.
[9] 张琼. 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5):36-37.
[10] 梁琛, 李岩.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高危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时机研究. 河北医药, 2014(23):3569-3571.
[收稿日期:2017-0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