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9-14 13:07翟良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翟良全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且观察组Harris 评分(89.58±7.28)分高于对照组(81.25±6.4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优, 安全性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39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逐步升高趋势[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已成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2]。后外侧入路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入路方式, 缺点是常规切口较大, 术中出血量多, 并发症较多[3, 4]。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在临床开展, 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 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由X线摄片、CT 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后确诊,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5.54±6.22)岁;Harris 评分 42.0~53.0分 , 平均Harris 评分(44.35±3.28) 分;Garden 分类:Ⅱ型8 例, Ⅲ型12例, Ⅳ型10例;其中新鲜骨折23例, 陈旧性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3~16 d, 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7.55±3.12)d;其中车祸伤20 例, 摔伤5例, 高处坠落伤5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64.52±6.08)岁;Harris 评分 41.0~53.0分, 平均Harris评分(44.56±3.42)分;Garden 分类:Ⅱ型9例, Ⅲ型11例, Ⅳ型10例;其中新鲜骨折22例, 陈旧性骨折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8 d, 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7.65±3.42)d;其中车祸伤21例, 摔伤4例, 高处坠落伤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arris 评分、Garden 分类、骨折类型、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价髋关节局部情况, 行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大粗隆顶端2 cm 处为中心, 长7~9 cm, 与股骨长轴约呈45°切口, 沿阔筋膜肌纤维方向切开筋膜及小部分臀大肌纤维, 切断小部分臀中肌肌腱, 钝性剥离显露出关节囊前部、外侧、内下方, 切除前部关节囊组织, 根据测量股骨颈截骨线标准截断股骨颈残端, 切除关节囊和髋臼盂唇, 磨除髋臼关节软骨面, 植入髋臼杯, 显露股骨上端的髓腔, 安装假体, 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采用标准切口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且观察组Harris 评分(89.58±7.28)分高于对照组(81.25±6.4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关节脱位1例、神经麻痹0例、深静脉血栓1例、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关节脱位1例、神经麻痹1例、深静脉血栓1例、感染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 为了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5], 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置换越来越多应用于股骨颈骨折, 传统的骨折内固定也逐渐被人工髋关节置换所替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6-8]: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及负重, 无髋关节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不需等待骨折的愈合, 能早期下床负重活动。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具有以下的优势[9, 10]:术中出血少, 大大降低了围手术期风险。术后康复时间短、利于老年人的康复。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减少关节脱位, 手术瘢痕小, 适用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本文研究結果显示, 术前,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 且观察组Harris 评分(89.58±7.28)分高于对照组(81.25±6.45)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优, 安全性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小切口髋关节置换仍存在需要一定的辅助器械、对术者要求较高、术中视野较小等问题。短期疗效安全、良好, 但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李国胜, 王文政, 肖飞.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8):76-77.

[2] 沙连生, 石青岩, 杨录魁, 等. 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20):2814-2815.

[3] 谭继翔, 黄伟. 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西部医学, 2011, 23(8):1597-1598.

[4] 季程, 惠明大, 赵伟儿, 等. 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医正骨, 2012, 24(2):61-62.

[5] 陈日勇, 杨振青.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1):134-137.

[6] 韩凤旺. 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1):175-176.

[7] 王锋, 张伟, 房玉利.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12):34-36.

[8] 陈光兴, 杨柳, 戴刚, 等.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6):467-468.

[9] 吴向坤, 刘永西, 鲜文峰, 等.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9):4067-4068.

[10] 杨磊, 赵德伟, 郭林, 等. 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 2012, 32(17):3797-3798.

[收稿日期:2017-0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