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临床研究

2017-09-14 21:56张文辉秦一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醒脑静依达拉奉脑梗死

张文辉+秦一杰

【摘要】 目的 对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 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醒脑静进行治疗, 探究组患者在采用醒脑静治疗的同时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探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给予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 降低安全风险, 疗效可靠。

【关键词】 醒脑静;依达拉奉;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4.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Xingnaojing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ngnaoj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ngnaojing and edaravon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00% than 6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and life ability scor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better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and life ability score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Xingnaojing and edaravone shows reliable efficacy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symptoms and reduce safety risks.

【Key words】 Xingnaojing; Edaravone; Cerebral infarction

重症脑梗死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极高, 且病情发展较急, 容易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较高的生命安全风险。当前, 重症脑梗死疾病在医学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疗法, 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死亡几率上来控制患者病情進展, 防止病情发生恶化, 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1]。醒脑静和依达拉奉是当前医学临床用于治疗重症脑梗死疾病的常见药物, 为探讨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将醒脑静和依达拉奉联合应用于重症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选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 各40例。其中, 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患者年龄45~65岁, 平均年龄(51.4±8.2)岁;探究组中男23例, 女17例, 患者年龄47~68岁, 平均年龄(52.6±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选取标准:经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确诊为重症脑梗死、未出现脑出血、发病时间<36 h, 排除存在其他重症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进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经确诊后立即为患者实施专科护理措施, 对患者的血脂、脑水肿、血糖及血压水平进行调节与改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醒脑静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为将100 ml的生理盐水+20 ml的醒脑静进行混合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 连续用药治疗20 d。探究组患者在采用醒脑静治疗的同时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为将100 ml的生理盐水+30 mg的依达拉奉进行混合静脉滴注治疗, 2次/d, 连续用药治疗20 d。endprint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定标准分为治愈、显著、进步、无变化。治愈:无病残现象发生, 功能缺损程度降低93%~100%;显著:病残程度在3级, 功能缺损程度降低45%~92%;进步:病残程度在4级, 功能缺损程度降低17%~44%;无变化:病残程度增加, 功能缺损程度提升17%。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同时,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低, 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及生活能力(评分越高, 生活能力越好)进行评分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探究组中治愈27例, 显著6例, 进步5例, 无变化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中治愈18例, 显著5例, 进步4例, 无变化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探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1.84±1.46)分, 探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1.86±1.48)分;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5.63±1.00)分, 探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58±1.38)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 且探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28.35±1.72)分, 探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28.57±1.69)分;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72.12±1.78)分, 探究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为(89.63±

2.14)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探究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虽然发病群体仍然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但在近几年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出现该病症,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4]。脑梗死的发病原理是由脑组织发生缺血所引起, 当局部组织出现血流中断时, 患者脑部会开始发生缺氧症状, 导致人体各个生理功能开始衰退, 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有相关研究表明, 脑梗死疾病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 其是由多种缺血性损伤所致,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钙超载、细胞因子释放、氧自由基损伤等, 这些症状会进一步加快患者脑组织的软化, 久而久之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风险[5-7]。

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 该药物能抑制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并达到显著的自由基清除效果, 同时还能加快前列环素的生成, 从而抑制炎症现象, 改善患者脑组织的损伤状况[8, 9]。醒脑静是我国中药所制, 该药物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等功效, 能有效治疗各种意识障碍疾病, 并能减少人体自由基, 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10]。将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药物进行联合应用, 能达到协同的治疗效果, 不仅能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 还能预防脑细胞发生损伤, 同时还能对未死亡的脑细胞进行挽救, 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11, 12]。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 探究组患者应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醒脑静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探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 且探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证实该药物联合应用能取得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 针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给予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 降低安全风险, 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 胡经航.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学, 2014, 38(2):168-170.

[2] 润华麟.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8):255-256.

[3] 王东育. 益肾定眩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河南中医, 2015, 35(12):2949-2950.

[4] 宾卫星, 文琼.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塞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5(z3):327-328.

[5] 王志祥, 韩艳.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8):70.

[6] 崔岩, 高燕.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7):21-22.

[7] 崔景修, 袁正光, 于吉友, 等.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0, 16(9):1090-1092.

[8] 邓树荣.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 2011, 31(4):53-54.

[9] 陈力宇, 陈卫东. 依达拉奉合用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7):922.

[10] 黎艾.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54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3):1081-1082.

[11] 李煥生, 周从斌, 钟俊亮, 等.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北医药, 2010, 32(10):1288.

[12] 张健莉.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27-28.

[收稿日期:2017-03-15]endprint

猜你喜欢
醒脑静依达拉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