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前置作业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载体,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拐杖”。教师要扎实前置作业的设计,来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实效。
关键词:预习;前置学习;问题设计;评价
“预习”是一种教学有效性策略。叶圣陶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有先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才能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学有方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能让语文思考更加主动、深入、透彻,更富有思辨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要扎实前置作业设计,善于运用前置作业来提高预习实效。
一、 明确认识,强化预习意识
有些语文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觉得让学生去预习,他们也不能自学到什么知识,除了让学生找出生字新词,就不布置预习作业了,学生上课前完全处于懵懂状态。也有一些老师会布置预习作业,但在上课时大多按自己设计的思路去上,与预习无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使预习处于自由状态。还有一些教师还是很自信于本人的滔滔不绝的讲述,总以为自己的见解高妙,如果课堂上自己不痛快淋漓地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去钻研,是件浪费时间的事,于是把所有知识都嚼碎教给了学生。而学生呢?由于习惯和惰性,他们大多数人都愿意听教师的讲解,不肯自己去读书,去动脑筋,认为自己花了半天时间得来的结果,还不如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十分钟收获大,学生就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实践证明,一篇文章,一本书,学生课前没有阅读,坐在教室里听老师逐句讲解之后,能做到也只有大概了解,然后再记忆和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当然不可能养成什么真正有用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养成一种依赖性,只能对学生的发展起抑制的作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他的话集中体现了预习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我们可以认真设计并布置前置作业,同时采取丰富生动的作业评价方式,来加强预习的指导与监督。
二、 扎实前置作业设计,提升预习效果
前置性学习是在学生自学新课后再认真听教师讲课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仅是“教”与“学”顺序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发展。通过前置先学,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的学习疑难点,同时对新课有了新的期待。要做好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合理地设置前置作业,扎实地使用前置作业单才能使预习更有效,更深入。
1. 前置作业设计应有阶段性
第一阶段:利用前置作业单,养成预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首先我们要他们明确语文预习的方法。我通常采取“语文预习三步法”,进行预习方法指导。
语文预习三步法:
第一步:初读课文,标好段序号,明白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积累有关字词(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要积累的词),難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可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提问解决);
第二步:略读课文,做到能复述内容,初记主要人物、事物或观点;
第三步:精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给文章作批注(不少于3处),品味重点句段。
老师要认真备课,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设计前置作业单,将以上三步预习的内容巧妙地设计成题目,让学生能通过完成前置作业单的作业,来明确每一课的预习目标和内容,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紧扣主题,设计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的主问题,使它成为在课堂活动中的引爆点,使课内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它成为课堂的主线。
第二阶段:提高预习能力,推进前置作业
在学生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后,教师可以推进前置作业,提升预习能力,即指导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和学会提出疑问。语文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很好地梳理课文知识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无疑不进。”学会质疑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他们不断地“质疑”与“解疑”这一过程中,反思与探究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听老师讲课前,对课文最有新鲜感,容易产生疑问和感悟。我们就要求学生预习时学会提出疑问,这既可以检查学生预习工作课前自主的预习程度,又可以把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大家讨论探究解决。当然要做到这点,老师们就要扎实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从哪些角度去思考质疑,怎么提出疑问。
2. 前置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诸多因素影响,存在差异,要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在完成作业时都能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话可说”。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要讲究作业分层的策略。前置性作业单的设计要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让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预习作业分成三级作业,学生分层完成。一级作业是针对基础特别薄弱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主要是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能做到通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把握文章重要内容。二级作业针对中等生的,主要是以巩固基础,培养整理和筛选信息,学会根据已有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级作业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和自觉性较好的优生,作业是培养搜集整理信息、自主探究和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前置作业单的设计是要有梯度的,由易到难,呈阶段性。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endprint
3. 前置作业设计要有开放性
布置前置作业时,要求过多过细,学生会失去探索钻研的兴趣,使得前置性作业成为了一种负担。布置前置性作业时应该少而精,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要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能体现学科的特点,开放并具有价值。开放性的题目是要善于把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比如阅读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们推荐课外类似文章与同学分享;开放性题目是指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比如:表演、办报、调查、仿编、续写等等;开放性题目可以是贴近内心的,比如:把自己最有感受的最触动你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开放性题目能在小组讨论时有话题、可探究,在课堂展示中能相互补充、相互质疑,能在本质问题上反复碰撞,使学生的理解得到不断提升。
三、 注重评价,激发预习热情
学生完成了前置作业,老师一定要及时安排检查(可以小组检查,老师抽查的方式)和评价,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预习热情。我们可以对前置作业采取评分制评价。评分的原则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评分标准是:完成特别认真且字迹工整的得3分,完成较认真的得2分,如果没有学习的扣3分(前置作业单空的,未做)。老师也善于捕捉他们预习作业中的亮点,多加赞誉,加分肯定。由于有了分级预习作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如果能选择三个等级的作业都完成就可以双倍加分,这极大地激发了C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作业评价,特别是个人评分与小组评分挂钩,学生就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内动力。
教师还可以探索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采取口头评价、考试评价和展览式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把学生的前置作业单用投影仪投影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进而肯定优秀,榜样引领;指出不足,鞭策改进。
预习习惯培养好了,前置作业真正切实地落实了,整个课堂教学就可以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是由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教师在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中继续提升和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重视预习,扎實前置作业必将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因为课堂上,学生已经不再是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他要“听”同学的观点,听教师讲自己迫切要听的话;他要“说”自己在预习中通过思索得来的结果;要“读”教师饶有兴味地指点过的和同学推荐分享的好书好文章;要随时“写”下自己读后的心得,准备好汇报分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在一个明确的目的支配下活跃了起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自然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扎实前置作业,抓好预习,犹如下棋,“一着走对,满盘皆活”。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吴满玲,福建省宁化县第六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