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2017-09-13 04:10窦兆珩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窦兆珩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对此,各高校进一步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201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由于社会岗位的有限,高校需要向大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让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岗位增长,拉动内需,实现教育成果的转化。尽管在近几年,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离彻底解决就业问题还很遥远,需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提出的号召,并且在随后几年的工作报告中也曾多次提到,由此可见政府对创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市场活力的源泉,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创新创业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我国的创新建设,增强综合国力。[1]

一、高校创新创业的意义和内涵

高校创新创业指的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课堂教学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创新为主要思想的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体,高校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加强实践,在此过程中形成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高校教育的有效性,使高校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具有同样的目的和效力,都是以培养创新型高校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责,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困难问题,因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当前,部分高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到位。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重视,高校对于这方面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小,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服务,导致一些学生具备创业思想却苦于没有条件支持。一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过于简单和敷衍,基本只停留在对学生的创业培训上,并且培训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实践相脱离,实用性较低。学生在参与培训后仍不知如何创业,或在创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管理经验而导致创业失败。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中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师资团队素质水平较低,通常选拔一些就业指导中心或团委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对学生起到的指导作用有限,并且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指导学生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创业实践。

(三)没有与专业相结合,效果较差。

针对高校中的不同专业应进行不同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在当前的高校中,基本在就业指导课和选修课中渗透创新创业内容,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育千篇一律,没有将创业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导致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不高。[2]

(四)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知识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为根本,建立一套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知识体系,保证教育效果。一套高质量的知识体系应包括课程安排、教材工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严格的学分政策等。[3]但纵观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基础教育层面,在教育体系上还有待完善。另外,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创业风险较大,在校期间应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能力,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主要以举办讲座、竞赛活动为主,实践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策略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

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专业能力为基础,在提高学生专业度的同时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使二者充分结合,强化人才培养。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掘出知识的关键点,并产生创业意识和动力。教师也应搜寻和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创业资料,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逐渐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创业和发展需求。同时,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作为教育质量的评定指标之一,促进教师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二)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

想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首先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首先,要对本校创新创业教师进行专业、全面的培训,通过参加讲座和研讨会议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让部分教师进入到企业中体验的方式加强对实践知识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也可以邀请其它高校中优秀的创业人才来本校进行讲座,和其它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相互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让实践型人才对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进行指导,通过身边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4]

(三)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为学生提供创业条件。

学生在毕业后独立创业的风险较大,由于缺乏资金和实践经验,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极大,这一问题也是导致学生想创业而不敢创业的原因。对此,高校应加强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让学生在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创业实践和培训,快速提高学生能力。

四、结语

總而言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只有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自主创造岗位,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体,有责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高校教育的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吴益锋,田夏.大学生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

[2]魏美春,方经奎.高效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性路径探究.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

[3]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

[4]陈虎,张旭辉.基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课程与教材,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