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初探

2017-09-13 14:56窦兆珩
魅力中国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窦兆珩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高校都已经非常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只有培养一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创新创业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不断繁荣进步。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革新,同时也是实现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本文主要探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以期能够对高校建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整体构想;“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广大人民饱含创业精神和创新热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把“双创”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对技术、产品、品牌、管理、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其核心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高校必须要完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习专业、融通专业、连接企业、创业运营”的功能实践平台,营造孕育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1]。

我国最早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是在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上,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当前不断促进跨学科、跨学习阶段的深入融合,积极探索出了发展之路,人才模式初具规模,获得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但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表现为观念落后的难题,具体表现为:没有与专业教育与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的衔接,社会资源整合不足,实践效果不足;没有把握“双创”的本质,教育定位不准确,只关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忽略了意识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没有对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系统规划,而且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离,缺乏足够的实践平台作为支撑;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式单一,通常都是举办各种比赛,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课程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一)树立新型“大创业教育”观念。

1.探索并建立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学方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其实不是要让学生去创办一个企业等经济实体,其核心任务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因而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彻底改变传统上只针对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观念,突破只是创办企业等实体经济组织的狭隘理解,从而逐步建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本土色彩的双创教学体制,兼顾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多样化心理需求[2]。

2.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新创新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特定专业的,因而必须要结合不同专业来实施,树立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要理清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充分挖掘和利用各专业优势教育资源,逐渐渗透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方法等,让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具有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3.丰富人才培养载体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要结合专业教育,还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但要做好课内教学,还要拓展延伸到课外的社会实践和探索,全面增强学生们各阶段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注重外力的推动发展,加强与政府、企业及其他大学的合作创新,但要注重高校的核心地位,吸引各种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广谱式教育”培养观念。

所谓“广谱式”教育观念,就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素质及能力的个体。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同时也要加强职业类型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要全面整合素质性和职业性,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既可以全面覆盖又注重个体差异,既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又提升其职业能力的新型路径[3]。

(三)确定“实践导向”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中包含着很多经验性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而应该注重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决策和开展创造实验,实现“干学结合,以干促学”。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是灌输式教学,可以采取案例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创设一个贴近真实创业环境的教学情境,并着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业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是“挑战杯”创业大赛,因而应该充分利用赛事进行拓展训练,普及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切身的体验,关注赛后的项目对接及转化工作;同时还应该注重建设大学科技园,组建创业俱乐部,提供更广阔的教学场所和更多的实验机会,开展创业夏令营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要探索新型的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他们创业行为和能力的动态变化,既要短期观察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还要看他们以后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自我感知状况,既要對他们创业行为做出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4],这样才能全面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结语

总之,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主阵地,必须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面向全体学生、所有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性质的评价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园内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7P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2):8-14.

[2]赵光锋.专业教育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原则、模式与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2):16-18.

[3]王桂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我国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院学报(社科版),2014(04):26-27.

[4]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07):75-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