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艳
内容摘要:现代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班级管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基地,同样也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为了要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什么是班级管理呢?它是以对家长和学生负责为前提,并且配合学校总体工作而开展的,尤其以德育为首,本着先育人后成才的理念去开展的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可怎样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学效应,并且适时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效益。
关健词:首因效应 班级管理
一.为人师表,形象要好——首因效应的应用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左右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解释。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认知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即当人们只获取了有关他人的少量信息时,就力图对他人的另外一些特征进行推理、判断,以期形成有关他人的统一、一致的印象。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种形象的代表。也就告诉我们,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这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个甜美会心的微笑、一身漂亮的衣服、一句亲切的问候与关怀会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相信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恰当地运用好首因效应会对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置任务,由少到多——得寸进尺效应的应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这也就启示我们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再提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我们把这叫做“得寸进尺效应”。上述效应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一个个的大任务都是有一个个的小任务构成的。要让孩子们接受一个大任务,首先应该给他们设置
合理的小任务,待小任务解决后,他们的信心也会有所增加,这时再设置难度较大的任务,孩子们也会趋于接受。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得寸进尺的效应。
三.合理期待,助长信心——罗森塔爾效应的应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到一所学校佯称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量”。实际他并没有真正去测验,只是随便填上一份测验结果,交给老师,告诉他们这些学生智商较高,可塑性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对所谓测验过的学生进行复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测验过的学生成绩提高很快,在情商上也较开朗、活泼、求知欲望盛。并且与老师间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从罗森塔尔效应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自强,由此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后进生,老师都不可以盲目定论,某某只能有这么大的出息;毫无发展前途等等,这样只会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巨大的“潜能”,只要给以鼓励,人人都能做得比现状更好。只要老师相信自己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对每一个学生充满期待和爱心,那么,就算是后进生最终肯定会获得与期望相一致的成功。因为迟开的花,也一样芳香艳丽。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充满了诸多的差异性,但是他们的成长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班级管理确实是一门艺术,要使班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那就需要教师们多开动脑筋。正确、合理、适时地运用心理学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只有明白学生怎么想,掌握一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将班级管理做得更好。教师职业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圣神的事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尽自己所能,在班级管理之路上不断地探索,将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夏艳.“罗森塔尓效应”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