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13 17:51李劲涛
中国经贸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李劲涛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国有资产,通过资产清查,有助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国有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形成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以及维持日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且备受关注,通过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首先,可以摸清家底,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保证资产账实相符,为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奠定基础,达到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目的。其次,可以充分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再次,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实物管理,及时处置毁损报废资产,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维护国家权益。最后,通过资产清查的结果,能够有效地评价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缺陷,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效地结合,更好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效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在2007年和2016年,分别以2006年12月31日和2015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在这两次资产清查工作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不少问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为:

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2007年财政部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各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了此次清查工作,但是后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资产清查制度,加强资产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总结改进,致使在2016年资产清查时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已经出现暴露的问题,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度缺少了执行中的可行性。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时至今日也没有设立起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更多是由办公室或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临时兼任,由于相关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与管理意识,导致购入资产入账不及时或不入账,资产盘盈、盘亏或报废不能使用被擅自处理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账务处理不规范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入账时,未没有划分清楚有关资产的明确界线,将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直接计入了“低值易耗品”,或者直接计入了办公经费支出,未转入固定基金,造成这部分资产清查起来比较困难;而有些单位的往来账与往来单位记账金额不相符,债权债务管理不规范,催收借款不及时,没有安排专人对应收款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进行有效追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一些单位对已经毁损报废的资产不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已批复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下账,致使资产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直接导致账实不符、账卡不符,不仅加大了资产清查工作的难度,也违反了日常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3.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资产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主体,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监管人员力量薄弱,管理机构体制不顺,资产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对国有资产实行有效地监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都是在单位内部进行,由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工协作对本单位的各项资产、资金等进行管理和清点,工作完成后编制资产清查表上交上级相关部门审核。在资产清查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内部监督,但这种监督大多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出实际功效,一旦单位内部发生挪用侵占公共资产的行为,内部监督可能难以发挥作用,违法行为也不能够及时发现。

4.资产利用效率低下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结合不紧密,采购预算松弛、采购审批不严、缺少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等。经清查发现,有单位公务用车存在超编、超标现象,有单位办公室打印机可以共享却配备多台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有些会议室多媒体设备基本闲置形同虚设,超标汽车常年停放车库等。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责任比较混乱,存在着多部门重复购置物品或物品严重浪费等情况。

另一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又存在着资产的短缺和闲置并存的状况,有的单位资产多余闲置而有的单位资产不足,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间缺乏合理地流动,这样既造成了国有资产利用效率低下,而且还加重了财政收入的负担。长此以往,不僅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到政府机关的形象,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单位自身的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定期清查制度,每年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一次彻底清查。资产出现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情况时,及时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并按相关的规章制度处理,及时处置报损和报废资产,真实反映资产存在情况。各单位必须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固定资产,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责任明确到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制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高效运转。endprint

2.规范账务处理

资产入账时要划分清楚界线,应该计入固定资产的计入固定资产账,应该计入低值易耗品的计入低值易耗品账,固定资产记入支出后应及时转入固定基金。各单位要加强与往来单位联系,及时对账,防止出现双方记账金额不相符的情况,同时要及时了解掌握、催收到期的往来账款,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账册,为每项实物资产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对于已经毁损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待批复后及时下账,保证资产账实相符。

3.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必须明确各自职责,从管理职责、制度建设、管理环节、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管人员力量,理顺管理机构体制,加大资产监管力度,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在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处置、收益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督管理不力的机构和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管相结合,使国有资产得到更好地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加强资产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严格控制采购预算、严格采购审批、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从源头控制超标准超预算购买资产造成的浪费。加强闲置资产的调剂管理,使闲置的资产合理流动,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财政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将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及长期闲置不用的国有资产报经政府批准后,调剂到其他国有资产不足的单位,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是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的重要手段。通过资产清查不仅可以摸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还可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节约财政资金。因此,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更好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張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山西财税》,2016年第12期.

[2]章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年第6期.

[3]张金福:《以国有资产清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能力》《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央企“退房令”失灵,或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