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洋管乐器的呼吸训练方法及应用

2017-09-13 06:27李佳胤
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引子协奏曲

李佳胤

德国浪漫主义的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作品及体现着德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方面,又不失自己的独特风格,自由浪漫富有诗意的生活气息,他没偶遇古典主义的哲理性和戏剧性的冲突,也没有浪漫主义的自由奔放。它的《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在协奏题材方面的开山之作,这首曲子于1831年在慕尼黑进行首次演奏,门德尔松对他的钢琴协奏曲充满着信心。但在协奏曲的题材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作为快板乐章,完全摒弃了古典主义时期协奏曲的传统模式,在乐曲的结束采用开放性的阻碍来结束整个乐章。门德尔松在乐曲的创作方式上面另辟蹊径,对传统的古典音乐的背离表现了它卓越的音乐才华。通过对门德尔松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的全面了解,才能对他的作品有着更加全面的把握,也能对于他的作品做出更好的解释和很好的理解。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

门德尔松是出身于德国的一名作曲家,从小出生在一个富裕有文化的家庭中。父亲是位银行家,从小对他的教育问题便十分的关心,母亲多才多艺,对于钢琴、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了解,因此门德尔松的生活条件是十分富有的,在家庭的熏陶和影响之下,他从12岁便跟随歌德演奏各家各派的音乐,并能做出解说。在26岁是便在欧洲的音乐中心莱比锡任乐队指挥的职务,并再次创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音乐院校。但后来在失去亲人和病痛的折磨下,年仅38岁便与世长辞。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美妙的音乐和演奏作品,还有他那对音乐的执着的追求。在门德尔松的一生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观念影响着门德尔松的创作方式和方法,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门德尔松天才的创作方法,把旋律放在了他创作的首位,他热切希望通过旋律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刻画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

二、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在1830年的慕尼黑演奏会上,年轻的门德尔松与英国少女约翰芬·兰克相识,并产生情愫。在他们的相识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美好回忆,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记忆,门德尔松于1831年回到慕尼黑是用了三天时间创作了这部音乐作品,并在慕尼黑的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部充满青春与活力的音乐作品,并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它的创作的思想和灵感来源于他对兰克真挚的情感,创作的风格受传统音乐的影响,并崇尚古典音乐的质朴、严谨的创作特色。他继承了古典音乐思维的严谨性和浪漫主义的民间题材,开创了音乐创作的新领域,于是在他内心情感的强烈驱使下,《g小调第一鋼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由此诞生。他对浪漫主义时期的协奏曲体裁的发展是他为协奏曲的发展做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这也说明了门德尔松的创作逐渐成熟并稳步发展。

三、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1.协奏曲的结构

在协奏曲的演奏方式上虽然采用了古典主义协奏曲的创作手法,但并没有被限制在古典主义的框架之内。单独陈述呈现的方式在这首协奏曲中被取消,因此在第一乐章中由双呈示部的奏鸣方式转变为单呈示部奏鸣方式。在乐曲的引子当中,不拘泥于只是给观众一个预示的作用,而单纯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引子,因此在钢琴的协奏曲中引子被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经过门德尔松的精心设计,因子变得短小精悍,使主题的引入更加直接引人注目,这也为它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2.乐章之间的连续性

在这部组曲中,每一章的尾部与下一章的引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乐章合成一起,不断地被演奏出来。乐章之间的连续性增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例如第一乐章的开始以八度为首,进行到倒数第九小节时出现明显的变化,音量逐渐变小。到倒数第五小节符点音符开始出现节奏型,也为下一章的引子和乐曲奠定了基础。

四、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

1.钢琴演奏的用力角度

在第一章的引子和主题部分,门德尔松反复使用和弦的因素,用级进的方式进行安排,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把握演奏的速度,还要注意演奏的对演奏力量的恰当使用,避免在演奏的过程中因肢体原因影响演奏。例如在第一乐章的7到9节之间的音乐片段,而后面的音则降低八个度数来进行演奏,前后的演奏紧密相连。作为先现音,应开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先强烈而结实。在演奏的力度上要有十分强烈,因此在演奏时要有强有力的掌关节,在整个和弦的演奏中,完全利用掌关节的力量,并将力量落在首个八度的re之上。接下来的音程均用相同的力度进行演奏,把身体的力量靠在身体的前边,让演奏出来的乐曲干净利落,在演奏过程中,如果仅凭指尖的力量是不能完成演奏的还要考身体前臂的相互配合,使得演奏的效果富有力量。在演奏过程中把肩部放松,避免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手臂酸麻的现象,而是使整个身心都处于一种放松的阶段。在后来的对和弦的分解中,掌关节支撑着演奏,四个音阶的连续让演奏方式变为了连续性的演奏方式。从而呈现出令观众强烈震撼的演奏效果。在第一章乐章的19-23节中,把钢琴右手上的符节点,从而点名重音的位置。在演奏符点音符时,掌关节要强劲有力,还要轻轻带出后面的音符,避免盲目添加重音,以防止出现严重的菱角特征。在左手演奏时,不能过于用力造成音乐太过响亮,而是轻轻的撑住架子经琴键拉起。

2.钢琴演奏要有力度的变化

在门德尔松的诸多作品中,节奏缓慢舒畅,具有极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但在第一乐章的开始部分便融入了激昂的情绪,为后来情绪的发展做了铺垫,但为了协调这种激昂的情绪,演奏者要注意把握演奏的力度的变化。例如在第一乐章29到31节中,门德尔松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标示,为了强调每一个节拍的头音为主音,演奏者也必须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对这几个音作为处理,以在横向的线条上演奏出美妙的旋律。因此在演奏时要简短有力,不能做过重的处理在接下来的演奏中把重心放在左手键上,将力度从单音加到双音。另外右手要辅助这种渐进的方式。左手的八度也要增强,因此在演奏时演奏者的指尖和掌关节要高度的配合。并在右手上出现弱化的拍子,这样的演奏方式使得钢琴的左右手在节拍上互不协调。在每一个力度的演奏中,都必须以余音作为收尾,既要确保每一个音有短音,又要将每一个尾音作为收尾,这样演奏出来的乐曲才能更加的完美动听。endprint

3.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表达

在第一乐章中,乐曲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体部分恢弘的气势被宁静柔和的曲调所取代,也取得旋律委婉动听,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干净利落,将演奏者的手指放到钢琴的左手键上,指尖轻轻贴着琴键,不可用力过猛,出现声音过大,影响了乐曲的整体效果。为了情感的表达更加的完整,門德尔松还将乐曲进行多次的调整,在引子的部分降调为B大调,在演奏四节之后,又转为b小调,并且增强了乐调的神秘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演奏节奏的把握中,演奏者可以适当地放慢演奏的速度,为了完成与之前的过渡,演奏者可以注意节奏,但不能太过于放慢节奏,容易导致乐曲内部乐调的断裂,对整个乐曲的节奏产生影响。在83-85节中,门德尔松经常使用转调的方式,使副部的色彩更加的强烈和丰富,把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听众不禁随着音乐浮想联翩,从而走入艺术家的思想世界中去。

结语

门德尔松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他的早期的代表作,以其优美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广大挺重的喜爱,研究门德尔松的成长经历,对于他的创作和演奏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门德尔松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继承了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的同时又结合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他又在自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对于后世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演奏者的演奏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石金兰,赵婷婷.《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创作特色及在双排键演奏的几点体会[J].艺术研究,2013(4).

[2]祁京. 门德尔松《G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郑琳.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术问题[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1).

[4]沈加佳.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5]刘鹏.门德尔松《g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演奏技巧研究[J]. 大舞台,2014(11).

[6]袁茵.门德尔松对古典音乐的继承与开拓——分析门德尔松《g小调钢琴协奏曲》(Op.25)[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

[7]吴婷婷.诗意化的典雅 描绘性的浪漫——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 职大学报,2012(6).

[8]吴蕾.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5.

[9]张晓蕾.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

[11]刘耀圣.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1)的演奏与教学[D].西安音乐学院,2013.

[12]王一凡.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引子协奏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门德尔松的诚实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