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管五重奏综合艺术特点研究

2017-09-13 01:09杨光
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合艺术特点改编

杨光

摘 要:木管五重奏在当今严肃音乐演奏上是越来越多的,但对于这个组合的形式与它本身的特点,大多数普通群众并不是非常了解。本文通过对木管五重奏单独逐一介绍及组合之后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加以描述,并从演奏者、作曲者、听众的各个角度和方面加以分析,包括用谱例、图片以及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帮助,达到最容易被接受且理解的目的。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木管五重奏这个年轻又古老的乐器组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音乐类型,通过细致地了解和有趣的阐述之后,可以更好地通过木管五重奏的综合艺术特点来理解它。

关键词:木管五重奏 艺术特点 发展 改编 组合

木管五重奏在今日这个充满各种元素风格的艺术世界已经不是新名词了。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和圆号五个乐器组合在一起,在室内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木管五重奏的编制在各个音乐学府、交响乐团甚至私人组建的专业木管五重奏都可以见到,有些世界知名的木管五重奏如柏林爱乐木管五重奏、巴黎管弦乐团五重奏,或者伊曼尼木管五重奏、丹麦卡里昂木管五重奏等等。他们的标志性特点除了木管五重奏的标准编制以外,还具有风格多元化的特点。因为21世纪的听众的耳朵相比之前更加挑剔,无论从细节到整体,曲目从古至今的风格,还有不同作曲家带来的听觉及视觉的刺激与冲击,选择原创和改编的曲目的可听性与可理解性,都在不断地丰富着木管五重奏这个既历史悠久却又年轻的室内乐组合。

木管乐器的发展和弦乐有所不同。相对弦乐在几百年前早已定性成型的状态,木管乐器经历了几百年漫长的发展和“进化”才到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样子。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大管—Baroque Bassoon与今天的大管除了在造型上相似以外,按键指法、音色、音量包括演奏者所需要的气息却非常不同。更不用说一开始身为木头身的长笛,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金属材质。

从十七世纪开始,演奏者及制琴师开始对木管乐器加以改良,包括乐器的形状,按键及音孔的增加,但长达两百年之内,在演奏效果上并无明显效果。直到十九世纪法国人和德国人完善改造这些乐器之前,这些“潜力股”的乐器们演奏起来是十分“鸡肋”的。他们既不能像弦乐一样很好的发挥技术特长、音色特点,没有足够宽的音域及在旋律变调中自然的转换,又没有什么旷世经典的作品足以家喻户晓。一方面木管乐器包括圆号在那时没有经过很好的改造,演奏起来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弦乐及钢琴等等的各种已经成熟发展的乐器在作曲家们“五花八门”的创新组合下,相对木管五重奏这种每个乐器具有非常独特和独立的音色特点,及他们非常高难度的融合性的演奏,作曲家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写一些相对容易演奏且可以达到他们预期效果的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之前我们可以听见一些古典时期的木管室内乐,比如贝多芬的一些五重奏作品,却远没有那个时期的弦乐四重奏等室内乐令人印象深刻。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大部分的作曲家们忙着和声与结构更丰富的交响诗,交响组曲,歌剧,大型室内乐等等,也就无形中地忽略了木管五重奏这样虽古老但相对不够出彩的组合。直到十九世纪之后木管五重奏真正“崛起”,许多作品才让听众印象非常深刻。

在演奏家的眼中,长笛算是木管家族中改造最先进的乐器。它是家族中唯一吹孔发音的乐器,笛身金属材质。一个好的笛头可以用很多年,节省了演奏家非常多的时间,不必像双簧管和大管这样的双簧乐器演奏家们那样,花大把时间去制作双簧哨片。从挑选芦苇片,放置一段时间,泡在水里浸湿几天,绑金属丝,缠羊毛线等等,做好了之后还要用专业修哨工具做各种后续微调。然而这些琐碎的工作换来的双簧哨片往往寿命只有一个月时间,而且相对长笛笛头的稳定性,双簧乐器的哨片稳定性会根据地域、天气、温度等等客观因素而改变。而哨片却是演奏好与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双簧管和大管的演奏员们身边总是有好几个长长的哨片盒,只有他们清楚的分辨出哪一些是平时练琴和排练所用,哪一些是演出所用。单簧管由于是单簧乐器,它的哨片制作相对容易很多,也需要定期换单簧哨片,却又不如双簧哨片如此费劲周折。单簧管和双簧管是相对比较娇弱的乐器,在天气非常寒冷或极度干燥的情况下,有琴身裂开的风险。管乐乐器对天气、气候和温度同样挑剔,对于干燥与潮湿的环境,室外与室内的温差,有经验的演奏家们要非常敏感地判断从而精准地及时调整乐器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所产生的音准和声音的变化。一个好的木管五重奏,并不是单单由五个出色的演奏家组成,更多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磨合、排练、互相了解互相的气口、音准、吹奏习惯甚至性格,久而久之才能将这五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乐器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顶端的木管五重奏。

作为五个长相不同、音色不同、大小不同,甚至材质不同的管乐乐器合奏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独立性就显得特别明显。“独立性”这是木管五重奏最大的特点,各自有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不同的音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尤其是音色的不同。长笛的声音像花腔女高音,非常绚丽与活泼;双簧管的音色优美,适合演奏抒情的长乐句;单簧管相对空洞的声音正好与双簧管形成了对比;大管作为低声部乐器,声音在不同音域有不同的色彩;圆号出身铜管家族,音域广,音色柔和,强弱对比明显,在木管五重奏内非常好地充当调和剂及媒介的作用。

古典时期的木管五重奏作品类似那个时期的所有室内乐,模式和结构更偏向于主旋律与伴奏和声,而在19世纪之后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木管五重奏作品。这些作品不再只是旋律与和声伴奏的模式,更多地体现出每个乐器的重要性和他们自身的擅长领域,作曲家们将这些乐器的技术和音色特点发揮到最大化,既突出了各自独一无二的音色特征,又非常好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擅长领域,更是非常巧妙和完美地呈现了他们天衣无缝的合作:

例如伊贝尔(Ibert)木管五重奏 《三首小品》开头,作曲家打破常规节奏,用最高与最低声部进行点状式的旋律时,中间两个声部非常流动地走动,圆号则用长音支持。看似简单的2/4拍在伊贝尔笔下用打破节奏的方式使得木管五重奏更有声有色。endprint

利盖蒂(Ligeti)在1953年为木管五重奏所改编的他的钢琴曲六首小品(6 Bagatelles)中让长笛兼短笛的做法也是非常巧妙的,增加了变换音色的同时也保持了木管五重奏的编制与风格。这6首小曲非常好地诠释了木管乐器的演奏特点:优美的长句,快速吐音的轻巧性,吹奏的每个音符的音头的运用及乐器各自的音色特点。包括不和谐的和声及不规则的节拍,都为这个作品增加了特别有趣的效果。

卡尔尼尔森(Carl Nielsen)的木管五重奏开头,巴松作为独奏出现的例子在所有木管五重奏当中非常少见,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的轻巧技术,加上圆号擅长的长音也体现了作曲家既有创新也保持木管五重奏各自特征的特点。

以上几个作品都是木管五重奏演奏率非常高的作品,还有别的一些出色作品不在这里一一举例。这些近现代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木管五重奏的所有特征及特点,在和声与旋律的选择运用上也恰到好处的让观众与听众所喜爱与接受。还有很多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学院派”一些,在音响效果上适合更专业的人士做分析研究,演奏率并不高。比如同样是利盖蒂写的《十首木管五重奏》,相对他的《六首小品》则演出的频率少许多。

综上所述,木管五重奏在室內乐形式里面具有许多出色而独特的特点,但在众多作曲家眼中,木管五重奏却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室内乐编制。首先,与弦乐室内乐和铜管室内乐相比,尽管他们的大大小小乐器尺寸不等,但声音的音色非常统一。乐器之间可以非常自然地衔接,融合,也可以独立存在。当五种完全不同的音色掺杂在一起,想要表现出非常出色的一体效果时,不但需要作曲家对这五种乐器的了解与结合能力掌控得非常到位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出色的演奏团体才能帮助作曲家们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这是有难度的,因为好的木管五重奏本身就是非常少的。这点既是木管五重奏的特点和优点,无形中也成为了缺点,凡事都有对立面。再者,弦乐的演奏方式多元化,尤其是现代作品非常注重现代派技术与音色多元化,在弦乐乐器上可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多元化的音色与声效可以被非常好地诠释。而这一点,木管五重奏由于出身于管乐乐器,可以演奏的现代派技术局限性也明显地体现。即使有作曲家会写木管室内乐,但大多数人都偏向于加上钢琴或者弦乐作为技术支持及音色调剂以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第三,木管五重奏每个乐器都是单旋律乐器,不能像钢琴和弦乐室内乐那样多声部演奏,即使在现代派作品中有些管乐可以根据特殊指法演奏出两个甚至三个音的和声,但和声本身并不优美,多半只是作为色彩与技术支持出现。因此在丰富声部的角度,木管五重奏并无优势。第四,相对铜管室内乐的强弱对比明显,木管五重奏要稍逊色。所以即使作曲家们会写木管五重奏的曲目,但由于以上的种种局限性,作曲家们不会大量创作,这也是为什么木管五重奏曲目相对比较少的原因。

时至今日,随着越来越多为木管五重奏改编的作品出现,听众不再局限于严肃音乐,作曲家也不再单纯地创作,而是选择熟悉的旋律加以改编,既让听众了解了木管五重奏,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这些旋律有些来自民谣,有些来自老歌,还有些是根据古典的弦乐四重奏、乐器独奏等等的旋律摘录,进行或大或小规模的改编。无论如何,以各式各样形式出现的木管五重奏已经今非昔比,在整个严肃音乐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单位:浙江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合艺术特点改编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现阶段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当前市场营销组合与影响因素剖析
球类材料的合理利用与组合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