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
摘要: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中有鲜明的体现。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案;生物科学素养一、实验课学案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是操作模仿式,教师在实验前预先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逐条进行讲解,随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在这种固定的程式下,学生仅仅对实验步骤进行机械的重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后遗忘率很高;从思维方式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讨论和提问的过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惰性,创新性思维被禁锢,实验兴趣荡然无存;从实验评价看,教师通常以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一致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没有得到体现,求异思维遭到压制,这种评价体系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根据教育部的划分标准,高中生物实验因学生实验目标的不同,共分三大类:(1)技能性实验,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药品试剂、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结论等认知成分;(2)验证性实验。基本程序为: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3)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物学的探究实验分为引导探究和自主探究两种类型,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及要求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论→表达交流。
经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以及前期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总结,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们达成共识,即以学案为载体,逐步构建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实验课学案教学模式,即“课前教师提供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课堂讨论→学生操作课本实验→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师生共同总结”。
二、实验课学案教学模式的主要程序
1.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课学案由于一纲多本教材的出现,高考命题也更加强调能力立意,尤其体现在实验题的命制上。为了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提供课堂效率,这就要求老师事先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目前用于实验课堂的学案由【课前预习案】、【课堂合作实验】和【课后巩固】三个栏目组成,具体的细节内容如下表:
学案【课前预习案】部分的题量安排在7—10分钟完成为宜,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突出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要潜心研究,遵循启发性原则,挖掘学案潜力,在“导”字上下功夫,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擔,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2.学案在实验课前的使用在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明确实验小组的分工内容,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做好实验准备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完成。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教材,教师可利用导学案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的形式,了解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的重难点、实验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使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预期结果形成清晰的认知。在预习期间,教师也可参与学生们对探究实验设计的讨论,指导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3.操作课本实验很多教师对实验过程很重视,对实验“怎么做”分析透彻,但对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即实验原理分析往往一带而过,这对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很不利。实验原理指导实验设计,课本实验可以看作是实验题的“例题”,从实验原理分析入手,到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结果的产生,充分体现实验原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在实验技能上,如“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二个关键步骤:一是划滤液细线时,要“快、细、直”,学生不经过多次练习,往往做不好,但通过发动学生想办法后,他们发现用二块盖玻片合在一起,蘸取滤液后,像盖章一样在滤纸条上刻一道滤液细线,既匀且直,效果就很好;二是层析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使滤液细线接触层析液,让学生逆向思维,接触又能如何?凡此种种,既有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个人素养问题,也有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何去培养的问题,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4.交流总结一个完整的实验,应当包括三个环节: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实验结束后留出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和集体交流,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通过对不同学生问题的解答,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大班级教学下的学生差异化教育。如“比较H2O2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结束后,可以回顾一下:实验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实验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替代?实验操作可以作哪些改进?自己观察所见与课本描述不同,如何解释?如果实验失败,原因何在?学生在反思的同时,也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5.课后巩固学生在课后用10-15分钟的时间自主复习,完成学案中教师计多层次、多形式的问题,复习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做到举一反三,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课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实验课学案的导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探究、分析、判断等实验智力技能进行意义建构,可以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能够使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旭颖,《浅谈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题的特点》[J].科技信息,2010( 作者简介: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530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