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珍书+范振海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班级工作的核心,是班级的组织者及管理者,其工作方法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班主任老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个体状况,开展灵活的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好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创新 对策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老师,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为小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及积极、活跃、愉快的班级学习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效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及学风环境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规范,从而推动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做好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为小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这一时期的小学生都处于身心的发育初级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是空白的,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最容易引导的,教师有义务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班级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一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不是靠一个或几个学生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在你超我赶的学习状态下形成的。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选出相应科目的学习代表,使其发挥模仿带头作用,同时还可以应用轮流制度,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认真学好每一个科目。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班级管理条例》等规定,可以让学生来参与班规的制定,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作风,提高小学生对班级风气的认识,自我积极主动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强化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促进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现阶段,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些小学生在家中都备受宠爱,甚至是溺爱,经常会出现一些自私、依赖、挑剔等不良性格,使得这些小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在心理方面也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格外重视这一现象,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在班级内部提倡学生学会包容、理解、乐观和分享等优良品德,在日常教学中就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德育思想,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及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提倡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使他们能够实行自我成长及自我管理。通过设立各种小组,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师积极给予信任及认可,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推动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将自己的事情做好。
三、善于组织班级集体活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开展积极的学习外,班主任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班级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机会,更好的提高班级的活动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实践中,有的班主任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班级管理秩序混乱,各种班级活动的开展也不是很理想,小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出现隔阂,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害怕或者不愿意找班主任解决。因为,班主任教师要积极的开展相关的集体活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班主任教师要主动的关系和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小问题,做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避免班级内部出现小组织及小团队现象。要选择一些有意义、积极向上的活动,使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得到正能量,展现自我风采,感受活动的快乐,培养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的班级氛围,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等。如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讲故事等节目,使得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艺活动的愉悦及放松,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锻炼学生的组织及协调能力。同时,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
在开展学校及班级管理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学校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家庭生活表现,和学生家长实现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家园共育。当前,很多家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存在不科学的一面,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教育方式方面总是错误的或者是不恰当的,如果教育方式不正确或者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小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负担及心理压力。作为学生第二父母的班主任,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教育方式方法,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从而使得学校教育能夠更好地延长站线,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开放的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与班级全体学生共同为实现既定目标,在和谐发展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沟通、交流、组织、调控、评价等方式,通过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优化班级生态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及个性化发展提供基础。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就需要将管理方法创新放在第一位。在新课改下,班主任要积极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创新管理理念,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要应用创新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创立自己的班级文化,这是更好实施班级管理及实现学生德育的好方法,是校园文化创建的重要内容及前提,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班级文化。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自己的班歌或班徽,每天早晨上课前唱班歌,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更好地将班级文化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及教育功能,更好的引导每位学生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更好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服务。
总之,小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一生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启蒙发展时期,也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修养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生的重要引导者,班主任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引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开展班级管理,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欣,杜梦雅.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2]方朵.小组负责:班级管理改革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
[3]孙贵.浅析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