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摘 要:创新创业能力对外语专业大学生尤为重要,结合外语专业大学生所在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从能力思维、平台搭建、师资利用、课程设置、社会资源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外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外语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1.037
1 能力思维途径
加快外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自我觉醒,树立主体侧向思维,走好两个路子,提高两个能力,克服创新创业畏难心理。
1.1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良好专业创新创业氛围
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是否能为他们带来帮助?其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因为专业的局限性,有关商业、创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较薄弱,难以像其他专业学生,例如商学院,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那样较为大胆的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活。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外语专业学生易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裹足不前,在创新创业人才市场上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和质的提升。
经走访调查显示,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认为自己虽然有较其他专业同学有着较高的国际视野但是却很难利用专业优势来作为自己创新创业的强助攻。并且,这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大都认为大学期间专业学习过重,对创新创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稍有不慎就会走向创新创业的“死胡同”。除此之外,由于外语专业男女比例一直有着较大的差距,近几年更是有着明显的数据显示: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男女比例达到了7:1。如此大的比例差距必然导致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很多方面的弱势。专业男女比例不均,女生居多,大多缺乏冒险精神,在工作方面仍然抱着求稳安定、轻松安全的心态,以至于创新创业的意愿并不明显。其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跳出自己的专业桎梏,采用侧向移入的方式来剖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加之弥补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不足。通过从专业以外的方面切入,从不同专业下手得到险合同或者更好的意外的收获。因此,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首先一定要在从专业以外的方面侧向移入的同时克服自己的创新创业畏难心理。
1.2 “R+A”路线,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凸显所学专业创新创业优势
R代表的是英文单词“rude”的开头字母简写,是路线的意思;A代表的是英文单词“ability”的开头字母缩写。“R+A”路线即在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创新创业路线相结合的基础上,使自己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更加的脚踏实地。个人应当主动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充分利用高度的专业素养,积极寻找外语专业与创新创业的契合点。从而做到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在凸显专业特色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科学支撑的创新创业道路。
1.3 打破专业桎梏,鼓励和引导大胆的创新创业想法
在融合专业与创新创业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另一类具有更大胆创新创业想法的人才。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活跃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前瞻性无疑是创新创业的制胜法宝。如何正确的利用活跃的思维和前瞻眼光是外语专业同学在创新创业路上搞好专业提高和创新创业的关键,也是获得双赢局面的关键。
2 平台搭建
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模式,设立孵化平台“模拟公司”。
目前成都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政府和学校都在搭建广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众多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样,基地里面入驻很多的创业初期的公司和少部分的较为成熟的公司,但是孵化基地的更新周期过于紧张,优胜劣汰市场竞争压力大,很多处于起步初期的公司很快就被替换掉。这样一来,对于行业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先天不足”的外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入驻本就不易,再加上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无疑给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针对此种情况,为了给外语专业这类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可以设立专门对这类学生进行创业辅导的“导师”制度,更好地弥补外语专业的局限性,拓宽外语专业学生的市场视野和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辅助,帮助有意愿创业的外语专业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找到创业自信;同时,也为更多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动力和创业选择。另外,可以在孵化基地设立模拟公司,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体共事,在降低外语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率的同时也给更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实践和发展机会。
3 师资利用
聘请校内外教师及专家为创新创业导师,组建创新创业本科生导师团队,针对项目特征选派合适导师,前期理论性研究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指导;对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进行后期市场开拓时,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创新创业行为主体是大学生,好的引导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组建项目化专家小组,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项目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指导。
4 课程设置
4.1 学校创新培养项目要服务于创新型社会,外语类创培养项目要依托外语本身
如此的创新创业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双创背景下的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对于促進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兴趣班”,要面向全体学生;也不是“选修课”,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采用“基本化”+“个性化”培养方案,不仅考虑在教育环节中对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普遍性培养,而且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普遍教育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影响。提高大学生对创新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endprint
高校应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实用教育,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应结合专业应用背景,学有所用。
由于外语专业的对外交流的学科特点,外语专业大学生具有相对广阔的视野,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有着良好的优势。在对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项目上要注重把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优势以及学校的重点特色学科相结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避免一切向“钱”看的实用主义。自2012年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是近年来面向本科教育覆盖面最广的项目。实践证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了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4.2 开设必修选修课程,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广度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校得到了初步推广和发展,但沿海與内陆、本科与高职学校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还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基本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来,开设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创新创业思潮潜移默化地深入师心、深入生心,为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本科培养方案中,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与专利申请”作为选修课,系统教授专利基本理论及申请方法,完善本科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炼技术创新点,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高级专家不定期面向全校师生做学术报告。建立“发明交流沙龙”,打破学科限制,各学院各专业学生可自由组建发明小组,以期优势互补。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争取社会赞助,为学生开展专利研究及申请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4.3 建设具有外语特色的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深度
创新创业选修和必修课程的开设,使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得到推广,但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专业知识的教学才是重中之重。基于这个特点,欲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深化,真正做出教研成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则非常重要。在外语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可由专业老师牵头,从本专业出发,找到创新创业中属于外语人的特色教学道路。
5 社会资源利用
5.1 走好“互联网+创新创业”之路,创造大学生“第二课堂”新常态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就提醒着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拥有先进视野不只是单纯的跨进先进范围,而是要将自己所处的范围和先进的范围相结合起来,使二者在新的领域开花结果。在“互联网+”热潮的时代,外语专业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自身专业和国际关系的三者中间形成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带动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动力,创造外语专业学生丰富的“第二课堂”,走出教室,走向新常态。
5.2 注重因材施教,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做好创新创业普及化教育和专业型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创新创业方面思维特别活跃、想法出众的特殊人才,对于这部分同学,可以采取成立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单独授课等方式,激发其创新创业思维,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通过与专业知识契合和专攻创新创业两种模式,因材施教,从而做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达到专业的创新创业突破和个人兴趣点的充分激发。
5.3 提升家企教育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育儿城堡,是供养老人的巢穴,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家庭的教育搭配企业的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强心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在成都的高校中都是学校的重点工作,近年来不断的增加了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等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家庭的宣传教育方面却没有很好的跟上校园氛围。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中,出国深造的比例越来越大,家庭对其的教育支持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是能够在家庭成员的创新创业意识上面的宣传教育普及,加深企业与家庭的结对共建,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会得到大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建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1).
[2]李克强.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Z].
[3]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7.
[4]葛龙,梁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 甘肃科技,2013,29(2):7273.
[5]朱金花.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2):7172.
[6]唐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8):5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