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文斗,男,1958年出生,现居北京。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书协理事、中国石油书协常务理事、大庆市齐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西部助学北京交流中心副主任、海南书画艺术网艺委会副主席。其书法“二王”书风,古典诗词楹联颇有建树,书法作品多为自作楹联,在多地举办个展联展。先后出版《满文斗书法集》《又见油香》《满文斗诗联书影》《春阳翻书》等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2013年“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连续获第八届、第九届中国重阳书画展重阳奖(最高奖),丈八书法作品《刘禹锡·陋室铭》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丁酉正月初二我们一家去前门大栅栏,看到一爿书店,曰“正阳书局”。酷爱书籍的我便推门进去,迎门便见一对陈旧的古木门联,并排立在墙边,上书那副名联: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这副对联说其是名联一点儿不假,其一,据说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之中,此文记述了三槐王氏一门忠义、百世流芳的事迹。其二,此联在许多地方悬挂,尤其在六朝古都的北京,在明清时期,备受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私塾家学推崇,甚或胡同中的百姓人家的窄门小院,都请书法大家题写,再请工匠刻于木门两扇门板上,示佑子孙后代。其三,现在北京精神中既有“厚德”二字,寓为厚德以行,并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联纳入招贴画中,遍布京城大街小巷,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正阳书局铺面不大,也有几本好书可翻;图书不多,内容几乎都与北京有关;顾客杳然,却多了几份古香古色。因了这副门联,我挑选了一本书,就是沙立功老先生的《刻在门上的家风》。
大家都说我对楹联情有独钟。说是家传,也有点儿靠谱儿。爷爷曾读过私塾,念过国高;父亲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读过中专,也算得上识文断字。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怎能不传承一脉文香。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再加上代代相传的耳濡目染,每个中国人心底乃至血脉中早已根植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持之一生,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就此传承下来。我实在不敢说传播,但还是努力多多少少继承一点点的。
“文革”后恢复高考,我考上一所师范学校,学了点历史。历史文献多少涉及之乎者也,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诸如论语儒学、唐诗宋词,再如人文地理、楹联对仗,加上我爱好书法,喜欢对联,愿意胡诌几句,深知“诗书继世”的道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调入大庆油田的一个偏远采油厂中学担任历史教师,恰逢厂工会组织迎新年职工书画展,我创作的作品之一便是一副对联:
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我现场作书,作品获奖,轰动了全场,此事更加激励我苦学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忠厚传家”的理想。直至几年后,我再次参加中国石油文化大赛中的书法展览,自己创作那副不合联律的对联作品,竟然得了个三等奖,收到了一个贴着作品照片的证书。现在回头想想,不觉脸红心跳。
直至2000年前后,随着工作的变动、阅历的丰富、知识的拓展,我对古体诗联的追求愈加强烈,也多少地创作出几副说过得去的联句。诸如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来大庆时,我曾根据老人家的漫画风格和创作情怀,创作了一副对联:
笔底人民意,字间华夏情。
后来还以书法形式展现出来,2014年被刊载于《诗刊》10月号(下半月)上,也权作是对华老先生的一种怀念吧!
2003年,我在游览了三星堆、都江堰后,根据两处古迹的地理位置和一些有意义的典故,撰写一副对联:
雾吞广汉,近观三星伴月;
涛锁鱼嘴,远望二王守江。
此联中,除了下联中第八字“二王”的“王”与上联“三星”的“星”字还有平仄不工之外,其他尚可。仅此,业内人士认为尚属固定用语,可以一用。
2007年是铁人王进喜同志诞辰8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产业工人的楷模,我撰写了一副这样的联句:
披肝沥胆,笑貌长留六铺炕;
舍死忘生,音容永驻八宝山。
2014年深秋,由西部助学(北京)交流中心在甘肃庄浪为我和另一名画家举办了一次联展。展馆在当地的紫荆山脚下,我撰写了一副对联:
宋槐唐柏紫荆观,明月清风水洛城。
在这副联中,巧妙地将紫荆山上的两个地名“紫荆观”、“水洛城”与南宋大将吴玠抗金的传说结合起来,意蕴久远了许多。
前不久,应一位朋友之邀,撰写了一副對联,用以参加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纪念著名诗人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书法展。联曰:淳厚为天所忌,才华与世同享。
蓦然回首,所作古体诗联更顺了,有了些意境,也讲究了点儿韵律,有的句子还算多少反映了些许的个人情怀,不失文雅、不失高雅、不失风雅,也算是对得起那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联句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