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俊明 陈 扬 钱卫忠 陶志明
在与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埭头村的村民代表交谈时,他们口中的“票决制”,是指通过村民代表无记名投票,审议与表决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一种方式。“票决制”是埭头村民主治理中的“三制”建设之一,创新了群众工作模式,有效确保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任何一个好的举措,都是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开始的,埭头村开展民主建设治理的过程,做好村务重大事项“票决制”实施,也是这样。
村党委书记史富波告诉来访者,发现与应用“票决”手段,对于有争议的事项处置,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儿。我们的老祖宗很久以前就常常采用举手、投豆、选票等方法,“以多取胜,以少让多”决定某项事情。我们的做法只是在村民小组具体事务里,采用投票取值,“以多胜少”,决定是否。
村两委在汇集听取各村民小组的意见时,各自然村小组对这样的做法认同感比较一致,且村里干部大多对此方法也是非常赞同。于是,村两委就采用“票决”的做法前前后后落实了村道建设、村河清淤、环境整治、农田调整等等涉及村村户户农家的事务。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曾经教导我们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村委会的同志感慨而谈。再后来,村党委、村委会商量后,将“票决”这个好做法逐步延伸,以此作为一个抓手,探讨村务民主治理之路,为后来的“票决制”勾勒了最初的雏形。
在纷繁复杂的村务忙碌里,作为村两委,尤其是村党委的思考重点,就是有效管理,把村务管理与基层民主建设成为一条高效运营的治理系统。
埭头村两委的干部们从实践中认识到,“票决”不是简简单单地“画个圈、投下票”了事,在进入“票决”之前、之中、之后,都有管理手段配置,有条不紊地操作开展。
“票决”不是简简单单地“画个圈、投下票”。
在调整村里60岁以上老人的“尊老补贴”发放标准的问题上,既不是村两委的干部说了算,也不是专业部门一次请示了结,更不是村党委书记表个态定案。两委会前前后后采用走访个案、听取意见、比对物价、了解家庭、参考友邻等等环节,为进行好这项事务的“票决”做好思想管理、情绪管理、资金配置、文件确立管理方方面面的精心准备。在举行的村民小组代表与受益群体代表集聚一堂“票决”通过新方案之后,实施的社会效果很好。“我们老年人的事情,村里做得蛮好,我们很满意!”受益的老年人如此评说“尊老金”上调这样的“票决”开心事。
“群众满意,正是我们‘票决’村务,强化民主治理的出发点、立足点!”史富波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
通过一段时间实践的检验,埭头村两委还是通过“票决”,将这样一项好举措,建章立制,形成治理系统,嬗变成后来的村务民主管理与民主法治管理的“票决制”。
“村务事无小事,农家事是要事!村村寨寨忙百事,年年月月做实事。这些应该是我们村级基层干部心与手、说与做的写照”村书记史富波这样评说他们的日常村务工作。埭头村村务民主治理中从“票决”到“票决制”的嬗变,一字之变,恰恰就是基层组织在村务民主治理中渐进完善的一个缩影。从规范“票决”运作抓起,逐渐构建起埭头村的一项铁板钉钉的制度,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方实践!
村民在决定是否改造公墓。
埭头村两委的同志们知道,如果将“票决”简简单单地定义为“选个多少”,“点点选票”,渐渐地就有可能演变为一项数字游戏,成为又一种愚弄村民百姓的“形式主义”。
在村里的公墓选址、规模、设计、施工、投入这些问题上,他们不是一上来就召集村民代表开会,简单地发票下去,让大家画圈打叉“票决”,而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规矩矩地组织了由三个层面合成的规范工作班子,对“票决”前的各项工作到点到位,规范运作,不搞某种意见取向的“一边倒”,更不准领导成员“一言堂”。从组织架构上的发票、点票、计票、唱票、监票一应俱全,程序运作规范到“极致”,从内容上、项目规划上的实地勘察、图纸审核、资料说明以及整体资金来源、后续管理、跟踪督查等等“一岗一哨”、“一步一定”,既“公开、透明”,又“公正、严明”。事后,公墓筹建中的村民代表参与全程监督、审计,步步到位。
“‘票决’抓规范,不是走形式,我们村里已经成了一项逢大事必‘票决’的制度!”参与者如是说,组织者如实做,因为,这已经成为埭头村民主治理的一项制度化的原则。
这些年来,埭头村从“票决”到“票决制”的嬗变实施,确确实实给村里的民主治理带来这些效应:提高了村两委的决策质量与效率,增强了村民关注民主治理的热情,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加强了村务民主沟通,增进了干群团结协作。◀
(本文图片摄影/涂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