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建华
赏心乐事忆高考
文陈建华
2017年高等院校招考尘埃落定,一届学子又将开始新的学海生涯。回想当年亲历的高考,一幕幕宛若昨天。“文革”结束、小平复出,中断了11年的高考一朝恢复,为成百上千万人提供了公平的人生通道。
这是1978年仲夏的傍晚。正是暮色四合的时候,放牧山上的老牛带着小牛缓缓归家了,轮值看护集体山林的我也正准备回去。
突然,山那头连连传来“小哥哥”“小哥哥”的叫唤声。那是弟弟建中的声音。他气喘吁吁、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上线了,县里来了通知,明天去县城体检。”
啊,考上了?有望读大学了?谢谢你,弟弟,感谢你带来好消息!
兄弟俩一溜烟回了家。家里,爷爷吧嗒吧嗒抽着自制的竹竿烟筒,笑得合不拢嘴。奶奶乐呵呵地做了一桌饭菜。从供销社赶回家的父亲特地杀了一只鸡,要让我抓紧补补身子。母亲找出新衬衫,还特地烧了热水让我擦身濯足,以便第二天清清爽爽去体检。我哥我弟一起帮我翻书,查找关于体检的注意事项。隔壁邻舍闻讯也纷纷上门道贺。可以说,身边每一个得到消息的人都为我感到高兴。
父亲曾经告诉我,从爷爷往上,我们这个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九代都是文盲,父亲在爷爷支撑下读到高小毕业,初中毕业的叔叔是上辈人中的最高学历。
我是1960年生人。从1966到1976年,十年“文革”,好不容易读了小学、初中和高中。1976年夏天,当我背着斗笠走出区高中大门的时候,斗笠上“志在农村”四个红漆大字也就实实地锁定了我的未来。
在农村,割稻插秧、挑粪扛粮,除了耕田之外,什么农活都干过,两年中生产队评的工分从6分嗖嗖窜到9分半。当然,在当地我也算个“小秀才”,舞文弄墨之事也没少干,乡亲们因此也会调侃我是个大学生,我则自嘲是农业大学的老童生。尽管那时有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因家庭成份是中农,且社会关系有点复杂,所以我们全家想都没想被推荐。
那一夜,躺在床上,想得太多太多。幸福来得太突然,那个兴奋啊,令人平生第一次彻夜失眠。
翌日,父亲陪我赶早班车去县城体检。为掩盖一夜无眠的满眼血丝,我特地去药店买了一支眼药水反复点。自小放牛割草砍柴,加上高中毕业两年广阔天地炼红心,炼就了一身好体格,体检毫无悬念地通过。
小时候的陈家三兄弟(1965年)
回想1978年高考,特别要感谢教育部编的那本黄皮书——《高考复习大纲》,让穷乡僻壤的考生能够摸到一些门道,而不会考时一头雾水,考后音信杳无。那年我还在当代课老师,没机会参加任何复习班复习,只是在放暑假后的十来天时间,对照着复习大纲认认真真做了一遍。那是真正用功的十天,在父亲单位的卧室闭关自修,足不出户,饭来张口,心无旁骛,就像完成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
那年的考场设在武义二中的老教室。天气和半年前的高考是冰火两重天。那三天,也可能是高考史上最热的三天。学校特地在考场装上了电风扇,考生进教室,还破例可以带一脸盆凉水进去,热了就用毛巾绞一把擦个脸。考场里鸦雀无声。我认认真真参加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等五场考试。加试的外语,因缺乏基础,反正也不计总分,就没有去考。
那三天,我借宿于考场边的表哥家,睡在一张雕花大床上,心静静的,如门口水缸里的水一样。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摇摇蒲扇,大热天居然连续三晚都睡得很香。考完一门即丢脑后,不去多想,更不与人讨论得失短长,一副淡定从容状。当年的高考,那是一桩真正的赏心乐事,快乐高考,重在参与,结果无所谓。所以高考一结束,便一头扎入生产队“双抢”的酷暑之中。
当年报社的同事们(1983年)/ 作者参加女儿美国匹兹堡大学毕业典礼(2017年)
体检之后,经过不长时间的等待,照样没有悬念地等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杭州大学,中文系。
开学了。父亲将自己用过二十多年的那只老旧牛皮箱修了送我,母亲则将放缝纫机头的木箱腾出来给我用。我就带着两只箱子从家里到公社所在地,赶上下午的长途班车颠簸3小时到金华,再转乘6小时火车抵达杭州城站。深夜的杭州,灯光迷离,恰如梦幻一般。
那年浙江的文科录取分数线,记得先是310分,扩招降至280分。我考的5门课,总分是337.5分,结果被录取到杭大中文系,并且是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人生所贵,无非如愿以偿。
杭大在西溪河下,当时绿荫蔽天,丹桂飘香。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一天,正是我的18岁生日。
四年后的夏天,我怀揣盖着陈立校长手写体签名蓝印的大红毕业证书,手持学校一纸报到证,进入浙江日报社,就此开始新闻生涯。
我一直以为,人生在世,奋斗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在中国,国运家运与个人命运联系之密切,高考是最好的证明。
多年之后的一个除夕之夜,听到父母之间有过一场有趣的对话。其时,还未罹患失忆症的母亲,指着父亲说:“当年,你说,书读了有啥用?我说,书读了,都装在自己肚子里,别人要拿也拿不走的!”
生性憨厚的父亲呵呵笑着应对:“你啊,就是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现在看来,你是对的,功劳全是你的。”
人生要懂得感恩。感恩时代,感恩老师,更感恩我的父母,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是你们,千方百计、历尽艰辛,争取一切机会,让三个儿子全都读上初中、高中。最后,在国家恢复高考后的1978-1980年连续三年,我们三兄弟连珠炮一样全考上了大学。
作为我家第一个大学生,同时也是九代文盲之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回忆往事,我只是以亲身经历证明:来之不易的高考,曾经是那么地轻松快乐,就如赶一场全民狂欢。人生一世,有些机会擦肩而过,只要不轻言放弃,必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