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的现实意义

2017-09-11 06:21赵啸月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

赵啸月

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下新兴的传统聚落旅游,从保护传统地域特色、延续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的现实意义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聚落旅游 传统民居 更新改造

传统聚落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背景迅速“蹿红”,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传统民居作为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热门的旅游资源,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民居的价值

传统民居是组成传统聚落形态的基本单元,也是游客最频繁接触的建筑类型,不管是民俗、纪念品商店还是餐厅,这些功能都基本附着于传统民居之上,因此传统民居的更新再利用对整个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要保护传统聚落、维持原有街道风貌、延续地域文化首先需要了解传统民居的价值所在。

1、具有景观价值

传统民居和街区其他要素一起构成了整体上的历史氛围,形成了主次分明、互相映衬的空间关系。传统民居以它的风格、尺度和布局向世人展现历史氛围,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体验。

2、具有旅游价值

传统民居作为地域遗产的代表给人以整体性的感受,让游人实现深度体验,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重要的传统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游客中心或展览馆等,成为旅游景点资源;大量传统民居可改造成纪念品商店、民俗和餐厅等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使用功能,并为当地居民带来直接收入。

3、具有直接使用的价值

传统民居虽然现状保存较差,但经过更新改造后仍可满足日常需要。传统民居和它的空间格局源于使用者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任由传统民居损坏破败,这无疑是对传统民居的不科学对待和对本土居民生活的不尊重。

4、具有建筑文化研究的价值

从建筑方面看,传统民居本身的空间逻辑、材质结构以及内部装饰等都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都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并且是地域特色最直观的表达;从城市文脉的角度看,传统民居集中体现了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并蕴含着这座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丰富的深层次信息。这种价值,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形式多样的研究对象。

二、 可解决旅游热中的供需矛盾,缓解环境压力

每个旅游风景区在游客容纳量上客观地存在一个极限值,一般称为环境承载力。游人的过度密集会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可能引发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缓解旅游热中过大的环境压力。

环境压力的根源在于过量的人群,如果客流量得不到有效的消解,那么必然解决不了环境压力给传统聚落带来的破坏。同时游客在旅游中需要满足餐饮、购物、住宿等消费需求,这些需求的载体必然落在大量存在的传统民居上。传统民居的更新利用将封闭的居住建筑转化为具有新功能的开放性建筑,不仅解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将过大的环境压力分散,为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 可避免传统聚落中的建设性破坏

许多遗存下的传统街区正遭受着旧城改造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建设性破坏,很多传统街区在不断减少,而被保留下来的传统聚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进入了“先开发,后治理”的怪圈,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令人痛惜的是,由于规划不当或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某些传统聚落的开发造成了风貌的破坏,大量具有文化和使用价值的传统建筑被乱改乱造,给整个聚落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这种做法给当地风貌和城市文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从侧面反映出传统民居合理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其目的既在于保护传统民居乃至传统街区的风貌,延续其文化价值,也在于令传统民居的再生为当地旅游带来经济价值。

四、可避免传统聚落软环境的破坏

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客流量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给传统聚落脆弱的人文环境和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状态造成了很大冲击。而开发过度的根本原因是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逐。當古城被评判为文化遗产时,往往是以是否保留了完整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原有生活方式作为标准。古城内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传统生产劳作方式,与其所依附的实体环境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当地特色。相对于固态形式的建筑而言,传统的空间氛围、居民的生活观念与文化习俗更容易在旅游开发的冲击下流失,也更不容易恢复。

传统民居的更新再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避免过多本土居民的流失所带来的人文色彩的抹杀。当传统民居被适宜地更新改造后将会满足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将重新找到载体并得以延续,传统聚落自古以来便存在的独特气质和地域色彩将得以保留。

五、 避免资源浪费、体现低碳生态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许多历史建筑由于无法满足现有的功能等原因被闲置搁弃,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为城市界面带来破坏。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已成为一种趋势,综其原因是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可以提供新建一座建筑所不能带来的便利:首先是历史建筑往往处于较好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社区服务较为成熟;其次是其本身的艺术和情感价值,能够满足当代人所追求的一种审美倾向;更重要的是,改建比新建成本低同时也要环保得多。

合理地对传统民居进行更新改造,一方面应考虑地方政策对传统街道氛围和形态上的保护,注意传统元素的保留从而塑造“新”房子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民居的材质、结构等天然优势,在民居改造过程中体现出“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利用传统民居本身原有的结构进行加固补强,破损的立面使用当地材料进行修复,木材的重复使用性也可充分利用,这种改造方式不仅可以节省下大量资金和能源消耗,也能可以体现生态旅游的特色。

结 语

如何对待有价值的传统民居,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了解保护传统民居的现实意义,使得“更新改造”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既尊重与保护了传统建筑,又使得其重新利用、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
解析关中传统民居的雕刻艺术
福州传统民居风火墙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