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9-11 11:58曹新桥石庆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全脑放射治疗定向

曹新桥, 王 兵, 田 恒, 石庆芳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放疗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曹新桥, 王 兵, 田 恒, 石庆芳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放疗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短程全脑放射

脑转移瘤是转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转移发生率为20%~40%, 是肺癌等原发恶性肿瘤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现脑实质内转移的结果。以往的临床观点[1]认为脑转移瘤手术机会较小,所以一般采用单纯短程全脑放射治疗,但由于放射剂量局限,使得对真正需要受照射的肿瘤部位的作用有限。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疗法是已经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方案,其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作者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收治的60例脑转移瘤患者,对比其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放疗组与联合放疗组,每组30例。常规放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47~73岁,平均年龄为(57.9±2.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8±1.9)年; KPS评分60~100分; 原发病灶为肺癌22例、乳腺癌3例、食管癌2例、结肠癌2例、未明病灶1例; 单发转移病灶10例,多发转移病灶20例; 转移瘤直径0.5~4 cm, 平均转移瘤直径(2.6±0.3) cm。联合放疗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9.5±2.8)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1±2.2)年; KPS评分60~100分; 原发病灶为肺癌21例、乳腺癌3例、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未明病灶1例; 单发转移病灶9例,多发转移病灶21例; 转移瘤直径0.9~3.8 cm, 平均转移瘤直径为(2.8±0.5) cm。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近亲属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脑转移患者,符合Anthony H. V. Schapir著《Neurolog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中的诊断标准; ②入选患者增强MRI或头颅增强CT的检查显示最小转移灶≥3 cm; ③ 均已告知本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 ① 年龄>80岁者; ② 排除高发血栓、凝血功能异常疾患并存的患者; ③ 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化疗组:单纯短程全脑放射治疗。放疗设备采用Siemens Primus 直线加速器,选用6 MV-X射线, 90°和270°两视野同时照射,放疗总剂量DT 50 Gy, 分25次, 2 Gy/次; 使用内置双聚焦多页光栅设定挡铅。放疗初期给予患者降低颅内高压治疗,前1~2周给予甘露醇(安徽3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1C121028304)和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H31021399)1.5 mL, 静脉滴注,维持颅内压正常范围的波动[3]。

联合化疗组:常规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模式。全脑放射治疗前,先行定向立体CT(Toshiba 64排螺旋机)扫描定位,采用5~8个放射弧治疗,保证70%以上剂量曲线覆盖所有肿瘤,并以此区域作为其医嘱剂量,进行分次照射,放疗总剂量DT 15.4 Gy, 分22次,单次剂量为0.7 Gy。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的肿瘤生长情况以及患者的KPS评分,并对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做出评价。肿瘤生长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放疗结束后2月,增强MRI显示肿瘤完全消失者为好转; 肿瘤体积减少25%以上者为缓解; 肿瘤体积缩小25%以下者为无变化; 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发病灶者为进展。总有效为好转、缓解之和。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者评分为60分; 生活能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者评分为70分; 勉强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或体征者评分为80分; 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者评分为90分; 能进行正常活动,无症状和体征者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若低于60分,放疗就无法实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联合放疗组肿瘤生长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为90.0%,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P<0.05)。见表1。联合治疗组KPS评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6.7%、20.0%、13.3%, 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6.7%、13.3%、10.0%(P<0.05); 联合治疗组KPS评分60~<70分患者所占比例为40%, 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60%(P<0.05)。见表2。

表1 2组放疗方案治疗结束后2月肿瘤生长情况比较[n(%)]

与常规放疗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放疗方案治疗结束后KPS评分比较[n(%)]

与常规放疗组比较, *P<0.05。

常规放疗组在治疗2周后发生急性脑水肿2例(6.7%), 胃肠不适1例(3.3%); 联合放疗组发生急性脑水肿1例(3.3%), 皮肤瘙痒1例(3.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恶性肿瘤脑转移作为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肺癌等原发恶性肿瘤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现脑实质内转移的结果[4-5]。研究[6]表明,所有癌症患者中有20%~40%会发生脑转移,而且有10%患者脑转移是唯一的转移。以往认为绝大多数转移灶发生在丘脑、脑叶等重要功能区深部,且转移灶数量往往较多,脑转移瘤手术机会较小,一般采用单纯短程全脑放疗方案,其照射范围广可有效控制多发转移病灶,但是由于放射剂量的局限,使得对真正需要受照射的肿瘤部位的作用降低[7-9]。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次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脑转移的治疗过程中,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KPS评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KPS评分60~<70分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提示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治疗优势互补,可有效控制恶性肿瘤生长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将直线加速器发出的射线聚集在肿瘤转移灶上,提高肿瘤局部发射剂量,与单用短程全脑放射治疗相比,可有效摆脱放射剂量的限制,确保患处的射线强度,控制颅内微转移灶[11-12]。同时,单用立体定向放疗方案依然有其弊端,在将射线聚集在肿瘤转移灶的同时,对肿瘤周边部位的剂量控制较少,较易复发[13]。因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疗法,在保证转移病灶的放射剂量的同时扩大照射范围,可有效控制多发转移病灶,可作为临床治疗脑转移瘤的最佳放疗方案。

综上所述,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控制脑转移病变,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 Buffart L M, Singh A S, Loon ECPV,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lung cancer among smokers: A meta-analysis[J]. J Sci Med Sport, 2013, 17(1): 67-71.

[2] 穆海玉, 沈春燕, 邹忠材, 等. 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1, 38(24): 1510-1511.

[3] 马春华, 姜镕.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12, 15(5): 309-313.

[4] 李 勇, 潘绵顺, 邱书珺, 等.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7): 711-714.

[5] 王宏伟, 窦长武, 张国荣, 等.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27(1): 65-68.

[6] 万跃, 谭兵, 黄锣, 等. SRT 与 3D-CRT 治疗肺癌脑转移瘤价值的临床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24): 2852-2853.

[7] 杨 妤, 杨新辉, 苏加利.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J]. 广东医学, 2013, 34(7): 1115-1117.

[8] 董标, 解佳奇, 程怀东, 等. 脑转移瘤放疗相关认知损害[J]. 安徽医药, 2013, 17(11): 10-11.

[9] 刘飞, 汪世存, 潘博, 等.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5, 19(2): 292-293.

[10] 彭功勋, 戴卓捷, 任 晔, 等.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1, 31(6): 688-692.

[11] Lippitz B, Lindquist C, Paddick I, et al.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the current evidence[J]. Cancer Treat Rev, 2014, 40(1): 48-59.

[12] Melloni G, Bandiera A, Gregorc V, et al. Combined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brain metastase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2011, 52(4): 613-619.

[13] 周蕾, 安广宇, 岳振东, 等.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 22(22): 2072-2073.

2017-01-20

R 739.41

A

1672-2353(2017)15-163-02

10.7619/jcmp.201715053

猜你喜欢
全脑放射治疗定向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