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研究
——以能源类专业为例
张链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尤为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应用技术型教育的升级转型、产教融合等方面。现阶段,该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本文以能源类专业为例,进行“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研究。先后对当前研究现状与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然后着重研究并构建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了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各个教育层次的衔接与沟通问题和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中各个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对接问题。
人才培养;系统化;能源类专业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文件,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些文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出了基本框架和纲领。
目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升级,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应用技术型教育在升级转型、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然而,“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较为匮乏。本文紧紧围绕上述空白确定研究内容,并以能源类专业为例,开展“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研究。希望对处于转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姜大源[1]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出了理性的追问,他认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层次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空间。冉云芳等[2]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制约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职业教育体系层次性不足。范唯等[3]认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需要实现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的延续和衔接,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中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互认,这需要制定规范的教学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融通。学者们普遍认为健全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起不同教育层次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对此提出了各种建设性意见。
刘晓和申屠丽群[4]就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趋向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应用技术型本科在本质上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王玲[5]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工程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由此可见,发展应用技术型教育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鲁武霞[6]认为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董显辉[7]表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层次主要是学制的衔接,这种衔接是形式上的,而本质上的衔接应为课程体系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否合理可以认为是职业教育体系能否完善的重点内容。
三峡大学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提出在建设和整合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方面,开设系列实验实训课程,使其具有层次性、连贯性、交叉性和可操作性[8]。赵丹等[9]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应用技术(风力发电方向)”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作者强调在课程设计中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排好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工作岗位相结合,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任务。郭瑞等[10]就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分析出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分成六个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实践环节。可见,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可以从产业链角度思考,分析关键技术,结合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也可以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工程创新类课程,实现实训课程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综合上述研究现状和趋势,大部分专家提出了不同教育层次系统化的构想,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完善体系。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中高本硕”不同教育层次系统化不够完善,各个层次之间的衔接不够明确,也没有典型的合理案例,无法达到系统化的“贯通”,这导致不同教育层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供给不足。由此,本文以能源专业为例对“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以满足国家对不同教育层次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以学术型教育为主。其教育层次以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培养了大部分科学研究型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理念,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以及当今的热点:“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理念的提出,职业教育应不断发展与完善,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的责任。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各层次有机衔接的实践仅仅包括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而高职与本科之间的衔接为传统意义上的连接,即:应用技术型高职与学术型本科之间的连接。这样导致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阶段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又回到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及国家的教育资源,最终导致该类型本科毕业生既不完全具备技术技能型本科的水平又不完全具备学术型本科的水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能力特点、职业技术技能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大相径庭,这也是当今高职升本不被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原因。
总之,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层次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另一方面,单一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无法全面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无法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要紧跟能源产业调整步伐,而且要考虑3-5年后的能源产业发展需求,超前于能源产业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应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不但要提供合格技能人才,而且同时要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本文以能源类专业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比较分析,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确定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各个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对应岗位和考取证书种类与级别,并根据能源行业的发展与需求构建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本科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能源类专业知识体系、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人才的素质培养和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新能源、节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能源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立足能源类专业建设、能源类专业课程和能源类教学体系建设等系统工程。能源类专业不同教育层次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对应岗位与可考取证书种类和级别,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构建能源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中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即:3+4);能源类专业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即:3+2)和能源类专业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即:3+2+3)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
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一是解决了传统的“断头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职业竞争日益激烈,该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接受更加完善的“中高本硕”高层次、系统化的培养需求,其递进体系举例如图1所示 (以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为例)。
图1表达了,一名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为职业人所经历的时间、职能的转变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下,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求。三是当前我国能源类企业正处于产业优化升级阶段,该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可为能源类企业的不同实际工作内容培养“中高本硕”各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表1 不同教育层次的能源类专业的培养体系
图1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即:3+2+3)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递进框图
由于传统教育层次之间缺乏衔接和沟通,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善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的“断头”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发展之路遭遇诸多困境。因此,在构建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畅通其各个教育层次之间的通道,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这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最终,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各个教育层次实现学分互认(或部分互认)、基础课互认(或部分互认)、专业课模块互认(或部分互认),并建立各个教育层次之间的选拔机制和评价体系。
如图2所示,能源类专业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 (即:3+2+3)各个教育层次的衔接与沟通符合能源类专业发展规律、企业需求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实现了相同、相近课程之间互认与互补;实现了不同课程之间的补充、递进与拓展。实现了各个教育层次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历层次显著提升。
图2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即:3+2+3)各个教育层次的衔接与沟通
建立了科学的能源类专业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 (以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为例),如图3所示。在衔接选拔中,科学的选拔机制与国家入学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考试以国家统一入学考试为准;其余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生的实操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学生的社会实践等以能源类专业科学的选拔机制为准,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与实践能力。由此,选拔的人才具备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
图3应用技术型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应用技术型研究生(即:3+2+3)体系的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
科学的选拔机制与国家入学考试相结合:一方面,弱化了应试考试成绩的权值,鼓励学生参加更多实际项目;另一方面,项目化的概念、应用型的概念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可将所学内容尽快转化为实际使用,发挥其创新意识;最终可使人才更加贴近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
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为己任,是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此,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各个层次的教育应紧贴企业需求。通过实际企业的调研,对能源类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所对应的岗位。根据分析结果,完善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中各个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对接生产实践,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以能源类专业核心课程—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该课程在应用技术型高职层次,应用技术型本科层次和应用技术型研究生层次都是核心课程)为例进行阐述(见表2)。应用技术型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高度对应,其教学方式以实操和实践为主,实现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高度统一;同时发现,该核心课程既适用于单一教育层次的教学也适用于层次递进的不同教育层次的教学。
本文以能源类专业为例,进行“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研究。先后对当前研究现状与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然后着重研究并构建了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了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各个教育层次的衔接与沟通问题,研究了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中各个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对接问题。
表2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照表
建立的能源类专业“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可实现以下四方面的服务。
将“中高本硕”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应用于能源类及其相关专业。科学统筹教学课程,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能源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能源类及其相关专业“中高本硕”人才培养体系中各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的矛盾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能源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将“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能源体系紧密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建设服务国家能源类制造产业,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做出贡献。
本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兄弟院校能源类及其相关专业提供教育参考模式;也可以辐射 “一带一路”沿线乃至非洲等现代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打造教育战线上的丝绸之路。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75.
[2]冉云芳,付卫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策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72-176.
[3]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4]刘晓,申屠丽群.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内涵、特征与趋向[J].江苏高教,2015(4):64-66.
[5]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13-17.
[6]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12-17.
[7]董显辉.中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8]陈从平,徐翔,余万,等.能源动力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科技视界,2015(17):37,111.
[9]赵丹,张志民,黄冬梅,等.新能源应用技术(风力发电方向)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41.
[10]郭瑞,王胜辉,高微,等.帅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阳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3):400-402.
(责任编辑:张华凡)
The Research of Systematic Talent Cultivation for M iddle,Higher,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Energy Specialty
ZHANG Lian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 300350,China)
This paper is related to the systematic talent cultivation of secondary-higher-undergraduate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energy specialty as an example.It also discusses the connection and tran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as well as the course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talent cultivation;systematic;energy specialty
G719.21
张链(198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节能技术及其职业教育研究。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VEYP5040);天津市津南区科技计划项目(201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