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意义及实施策略研究

2017-09-11 14:12贺业恒
运动 2017年11期
关键词:运动员青少年运动

贺业恒,赵 超

(1.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31;2.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79)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意义及实施策略研究

贺业恒1,赵 超2

(1.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31;2.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79)

从开展体育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运动员“人的全面发展”、节约型体育发展模式等方面论述了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宽泛化、时机早期化、方式多样化、教育及评价体系化、学习主动化等具体实施策略。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策略

一切社会活动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也不例外,体育文化指导着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活动也影响着体育文化。近年来,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青少年时期是竞技生涯的关键期,加强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意义重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 体育文化教育的界定

体育文化教育就是围绕体育文化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国内学术界对体育文化的界定多达十几种。例如,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易剑东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任莲香认为,体育文化实际上有体育和文化两个上位概念。也有研究认为,广义文化是指为丰富人类生活,满足生存需求,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概括起来,国内对体育文化的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观点认为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观、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准则、体育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及反映这一形态的体育方式、民族风俗、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广义观点认为,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诸如对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科学研究、对运动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体育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各种体育思想观念,组织管理方法,体育传媒、体育题材文艺作品、体育文物等均可视为体育文化范畴。

2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的意义

目前,国内对体育文化领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体育文化的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将体育文化意识形态和相关体育文化知识教育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开展体育文化教育,这就导致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只停留在理论层次,并且运动员往往只有进入大学阶段才得到体育文化知识和意识方面的教育。国外运动员多数是在大学里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就可以接触各种校园体育文化,参与多种运动项目,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开展专项训练。如法国对运动员采取“双向培养计划”,认为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同等重要。

2.1 抓住运动员知识学习、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期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形成高尚道德情操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模式下,运动员主要以为国争光为精神动力,往往淡薄物质利益,国家和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爱国奉献是运动员的基本道德要求。通过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意识形态和道德上的问题,使得愈来愈广泛的价值冲突、矛盾、斗争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利益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必然引起人们利益观念的变化和重组,而利益观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冲击人们的道德观念。

2.2 解决运动员思想意识领域困惑

运动训练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的过程,运动员需要不断付出艰辛的努力,超越自我,走向成功。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难免会遇到各种思想方面的问题,如训练的目标不明确、训练的动机不清楚、训练比赛中遇到挫折会沮丧、训练比赛中遇到伤病会自我否定。通过体育文化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运动训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思想、意识上为运动训练扫清障碍,使运动员有信心进行运动训练,完成训练目标,取得优异成绩。

2.3 提高运动成绩

有学者认为,运动员的思想和智慧是未来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如马特维耶夫曾经指出:未来运动成绩的增长主要不是靠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而是挖掘运动员的思想和智慧。这突出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专项的体育文化,有助于加深运动员对运动专项的了解。运动训练、比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都体现着体育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是运动员,运动员多了解体育文化和知识,掌握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便于深刻领会运动项目的本质,更容易明确教练员的技术、战术安排,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

2.4 促进运动员“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对于运动员这种的特例人群也同样适用。法国Fauquet教授指出: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运动项目上,文化教育对运动员今后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要对运动员将来的人生负责,要对他们的家长负责。近年来随着全球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本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国的体育事业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朝着更人性化、更个性化、更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3.1 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宽泛化

体育文化教育内容宽泛化是指拓宽现有文化教育以一般基础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构建基础科学知识、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实用技术等为中心的多方面、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根据体育文化概念的范畴,将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理论、体育思想均纳入体育文化教育的范畴,具体内容包括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理论及方法、体育科研与伤病防治等,以及国内外体育文化思想、理论、国内外风土人情、体育价值观、审美、体育名人传记、成长历程等诸多方面。

3.2 体育文化教育时机早期化

图1 被动—主动—互动—联动体育文化教育流程

我国运动员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往往滞后于运动技术的学习,这就需要运动员及早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开展运动训练活动。体育文化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多,因此,需要在运动员入队初期即开始进行相关的体育文化教育,初期可以从介绍项目的起源、特点、规律及著名运动员及其事迹等运动员感兴趣的内容介绍,提高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热情,树立运动员远大的理想。

3.3 体育文化教育方式多样化

3.3.1 多种教育方式并施 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项、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可针对运动员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体育文化教育:(1)讨论式教育:讨论分析国内外、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讨论分析不同项目、不同的比赛的特点,使运动员能更快、更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文化,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体育文化的碰撞、融合,获得超越某一单项的体育情商。(2)直观式教育:现场、视频观摩各种比赛,了解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战术安排,融合不同体育文化,发掘其先进之处。(3)参与式教育: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与所从事项目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注重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动机、运动兴趣、意志品质等素质的培养。(4)互动式教育:让运动员教他人自己所熟悉的运动项目,通过教的过程促进对本专项的认识,全面理解所从事专项背后的体育文化。(5)协作式教育:不断调整运动员团队的人员构成,培养运动员团队协作和适应能力。

3.3.2 与“体教结合”紧密衔接 体育文化教育必须与学校体育文化教育紧密衔接,通过学校体育、体教结合对运动员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何振梁曾指出体育是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育是走向歧途的体育,把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是体育部门的职能范围,应从学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管理两方面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育文化教育,为运动员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服务。

3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的策略

3.4 体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化

3.4.1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体系 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属于运动员教育保障体系范畴,是指保障运动员教育得到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诸多条件和制度的总和。通过对运动员教育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来规范竞技体育领域中的运动员教育活动、减少运动员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各行其是以及放任自流。建立“被动-主动-互动-联动”的体育文化教育方案: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分析、观摩比赛、亲身体验不同项目等方式,使运动员对体育文化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等有全面的认识,对不同运动项目有亲身体验,对与运动训练及其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图1)。

3.4.2 建立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可采取“内外部—四主体—多指标评价法”:内外部是指从运动员自身的内部和外部角度进行评价。四主体是指以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队管理人员分别作为独立评价主体。多指标是指以运动成绩、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知识等多个方面作为评价内容。

3.5 体育文化学习主动化

鼓励并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主动学习体育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知识的能力,应强化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意识,培养其学习兴趣,使青少年运动员认识到体育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4 结 语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文化教育的缺失必将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影响整体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才率,造成运动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体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系统的体育文化教育,能有效改善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的缺失,全面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实现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 1 ]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说[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出版社,2007:14

[ 2 ] 卢元镇.我国体育社会学[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3[ 3 ] 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 J ].体育文化导刊,2003(3):30.

[ 4 ] 何慧娴.中国体育百科全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35-237.

[ 5 ] 童昭岗,等.人文体育[ M ].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34

[ 6 ] 黄琳,等.中法运动员文化教育对比及启示[ J ].体育与科学,2011,32(6):84-87.

[ 7 ] 李先国,等.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反思[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17-21.

[ 8 ] 虞重干,等.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 M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2(3):8-10.

[ 9 ] 林伟.体育文化探略[ J ].体育文化导刊,2004,7(6):46-47.

[ 10 ] 张克忠,等.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277-241.

[ 11 ] 邹国忠,等.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保障体系构建优化的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95-100.

G807

A

1674-151X(2017)11-00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02

投稿日期:2017-03-26

贺业恒(1980—),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运动员青少年运动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不正经运动范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