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
摘要:随着人类工业化社会进程的加剧,随之而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也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生态意识的观念融入中学语文作文中,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与良好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意识;生态观;中学作文
作文的写作源泉往往来自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作文体现的不仅是学生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传达出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社会问题是中学作文常见的主题之一,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身观念,构造精神生态,对于可塑性强、发展空间无限的中学生而言,在作文写作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态意识有利于学生意识当现今严峻的生态问题后表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主力軍。
一、生态意识构建的重要性
生态危机不仅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结果,英国生态学家乔纳森贝特曾经提出过,在公元第三个千年,大自然已经危机四伏了,大难临头前的祈祷都是那么的相似[1]。从人类文明史的开端起,生态问题随之而来,并且随着现代化的高歌挺进,生态资源的消耗,能源的枯竭、自然灾害的频发等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裂痕正在一步步加深。直到人类意识到生态问题刻不容缓,就像哈姆莱特开始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两难境地一样,人类开始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而能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2]。人类开始在生态环境失衡后开始寻求补救,但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终究需要一代代的人的挽救。基于生态意识构建的作文写作从更为深远的角度上,是异常人类自救的行动。生态写作就是让当代中学生意识到时代背景下的环境现状,刻不容缓的严峻局势需要人类行动起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拯救人类。教师需指导学生以生态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实际,提高认识角度,将生态构建意识深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以文字作文的形式所表现出来,避免了与学生直接语言交流真情实感的局限性。让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文字中领悟学生的生态意识、价值观及思维方式。
二、基于生态化作文的生态教育
随着生态意识构建提出后,语文新课标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偏向于塑造学生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从语文新课改教材内容可以体现,例如《看云识天气》、《小石潭记》、《春》、《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的选择,都直接或间接的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多数课文通过向学生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美丽的自然环境与神奇秀丽的山川湖海,让学生对自然之美产生敬仰之情。而反观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从中找寻问题的根源,思索解决的办法。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思考生态环保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与我们有着切身实际的密切关系。而在常规语文写作中,学生受定势思维以及写作模式所禁锢,无法推陈出新表达出最真切的感触与体会。因此,这需要老师引导突破思维的枷锁,摆脱作文写作的套路,以自身感悟与生活实际实力表达出最真挚的生命、生态感悟。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想说的话,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与体会。对于中学生固守常规的思维方式而言,怎样在作文中表达出自身独特的生态观,提升生态意识的高度,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突破思维的枷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对事物与事物本质间的的差异能够敏锐的发觉,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存在。例如人的存在不僅是独立个体自我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与人的交织联系构成社会,任何人可以说都是一种社会的存在。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拓宽思想认识,那么在基于构建生态意识的作文写作中也能融会贯通了。
2.注重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语文作文的写作形式以最大限度的范围开放,以鼓励个性化的写作方式,接纳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多样化。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观点及视角不予否定的评价,因为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的主观体验并不能说明学生作为立意及观点的价值。现今作文中处于考试的目的,要求学生作文的统一化,这种举措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表达自身想法和观点的积极性,思维长期受到禁锢,最后导致所有作文的同质化。给予生态意识构建的作文写作不仅是呼吁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生态人格即是让学生表达出自身与自然的真实关系,需要学生以开拓的思维方式去诠释,且基于开拓的生态思维意识下的作文必然体现出真实且具有活力的一面,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作者与读者感受到生态自然与人类与自我的关系。
3.实施尊重与接纳的作文评改。教师作为学生作文价值的评论者,其评论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篇作文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批改与讲评作文中,,应尽量秉承开发接纳的思维,对学生作文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对于价值观偏向的作文也应逐渐引导。此外,在作文评改形式上,除师评外,还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他人作文中感受到不同视野角度与思维下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达到自查自省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生态意识构建的作文写作是在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自然审美的基础上让其自身思维与视野去看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并将自身主观情感表达出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并以积极正面的生态价值取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旭东,张艳.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01-102+105.
[2]李莉静,张福强.如何培养中学生生态道德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62-63.
[3]朱江.生态教育与高校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