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冲突在《喜福会》节选

2017-09-10 10:39周函旨
世界家苑 2017年9期
关键词:喜福会

周函旨

摘 要:《望女成凤》是《喜福会》的一个节选,它讲述了二代人和二个不同的国家文化之间的故事。这部小说由四位中国母亲及其四女儿的故事编织而成。本文将从两代人之间人物的不同表现来分析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的原因。

关键词:《望女成凤》;中美文化冲突

一、作者简介

谭恩美,美籍华裔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来放弃学医,在圣荷西州立大学学习英语和语言学,分别于1973年和1974年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75年,谭恩美获得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她在博士课程学习的第二年放弃了学业。1989年,她因处女作《喜福会》而一举成名。《喜福会》在1989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9个月上榜,共销出275000多本精装本,使她突然成为美国华裔女作家的新星。

二、《望女成凤》节选介绍

《望女成凤》是《喜福会》其中之一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吴夙愿母亲与女儿吴精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她的母亲在中国的战争中失去了丈夫,由于饥饿和疾病的驱使,她不得不放弃她的双胞胎女婴。后来她移居美国,但却不知道他的双胞胎女儿是死是活,遗弃女儿仍然是她生活的秘密。可以理解的是,在她来到美国后,她对精美寄予厚望。她新获得的美国梦的想法和她继承的传统中国价值观并存,因此,她对的女儿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在成长过程中,吴精美很难应付母亲的高期望也使得母亲的期待落空。

三、中美文化冲突---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高语境文化是信息传播较高依赖环境的文化,由美国学者霍尔提出。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意义寓于传播环境和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中,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低语境文化是信息传播较低依赖环境的文化。低语境文化中,信息的意义通过语言可以表达得很清楚,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不需要依赖环境去揣摩推测。

集体主义与高语境文化之间似乎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更具体地来说,更多的沟通意义隐藏在语境中的高语境文化中,因而其他语言功能被放大、协助和维持关系的建立、创造氛围等,符合在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中成功的沟通,人们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业务更重要。同样,低语境的文化特质通常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被发现。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促进个人价值观和独立社会群体的发展,因为他们的价值观表现不佳。因此,需要一个更明确和详细的沟通方式,以避免误解,这意味着低语境信息将有助于更顺畅的对话。

1.不同的家庭观

中国是一个高语境文化的国家,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宗族和家庭观念被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孝道是严格遵守的,儿女应履行对父母的孝顺义务。在民间一个故事,如果女儿想救自己生病的母亲,她应该自己切肉煮汤给母亲治病。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孩子们对父母绝对服从。而在美国,孩子们并不总是听从父母告诉他们的一切,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认为他们与他们的父母之间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因此,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的身上会更为突出。

“关掉电视。”五分钟后,她从厨房里伸出头警告我。

我不吭声。但我打定主意,我再也不听她摆布了。我不是她的奴隶,这里不是中国。我以前一味由她摆布着,结果呢?她这样做太笨了!

她噎噎地从厨房走出来,站在起居室门口的过道上。“四点啦!”她再一次重复了一遍,音量提高了几度。

“我再也不弹琴了”,我平静地说,“为什么我非要弹琴呢?我又没这天分。”

“我成不了你希望的那样”,我呜咽着说,“我成不了你希望的那样的女儿。”

“世上从来只有两种女儿”,她用中国话高声说,“听话的和不听话的。在我家里,只允许听话的女儿住进来。”

这些是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对话,由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母女两人不同的特点。吴精美认为在上台表演之后就是结束了她弹钢琴的生活,然而,她的母亲却要她坚持。最后,她再也受不了了。“你想让我成为一个我不喜欢的人”,“我永远不会成为你想要我成为的那种女儿”,她说出的这些话都表明了她只想做自己,她不会是别人只是她。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精美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她想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听从母亲的意愿。因为她出生和成长在美国,所以她已经不可逆转地塑造了美国的文化和观念,人生观都是美式的,由此,她可以代表美国人的一种家庭观念。

相反,虽然她的母亲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比她的女儿长,但她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因为她出生和长大在中国,她所有的思想都從她的家庭继承。只有一种女儿可以住在这所房子。听话的女儿。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精美母亲的观点: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孩子们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顺从父母。所以,毫无疑问,当两种不同的想法相遇时,一定会产生碰撞。

2.不同的价值观

高语境文化高度重视集体利益和个人能力价值,它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而且代表了整个群体的价值。但在低文化背景中,它将更加强调个人能力。个人的成功需要个人的独立。在美国文化中,它非常重视自力更生,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为了享受自己的自由,他们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奋斗。所以,很容易发现他们很少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利益专为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它也代表全家人。个人的事情可以在家庭事务中被放大,个人的成就将由全家人提出。例如:

妈相信,在美国,任何梦想都能成为事实。你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开家餐馆,或者在政府部门工作,以期得到很高的退休待遇。你可以不用付一个子儿的现金,就可以买到一幢房子。你有可能发财,也有可能出人头地,反正,到处是机会。在我九岁时,妈就对我说:“你也能成为天才。你会样样事都应付得很出色的。琳达姨算什么,她那女儿,只不过心眼多一点而已。”

从精美的母亲的想法中它反映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当你在美国,你可以获得成功,只要你自己坚持,无论你是谁和你来自哪里。这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它也影响了精美的母亲并再次给了她希望,帮助她忘记了在中国发生的一切。

3.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高语境的文化中,许多事情是不说的,让文化来解释单词。因此,词的选择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几句话可以很有效地将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达到一个群体中。而在较低的语境文化中,通信者需要更明确和一个单词的意义。

“不错呀,多有本事的小朋友!”琳达姨只是含糊地敷衍着,显出一抹刻上去般的微笑。

“当然。文章是自己的好,孩子是人家的好。”父亲苦笑着说。

薇弗莱则看着我,再耸耸肩,干脆地说:“你不行呀,还不及我呢!”

琳达阿姨在表扬那些有才华的孩子时并没有提到是谁,也许它包括精美,也许不是。但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知道,她并没有表扬精美,但这也不会让演出中的任何人难堪。我的父亲说这是另一回事,这也是一种含糊不清的方式。从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物之间的语言表达的都是含蓄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别人的赞美往往被委婉地否定,而不愿意炫耀我们自己的成就。相反,美国人提倡个人的努力,他们愿意接受赞美和欣赏。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而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也有很多。

参考文献

[1]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HYPERLINK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AIX200103016&dbcode;=CJFQ&dbname;=cjfd2001&v;=":HYPERLINK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WAIX200103016&dbcode;=CJFQ&dbname;=cjfd2001&v;="对《喜福会》的文化解读[J].程爱民,张瑞华.国外文学.2001(03)

[2]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J] 高合顺 山东社会科学.2009(08)

(作者單位: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猜你喜欢
喜福会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观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跨文化视角下对《喜福会》的解读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流散的颜色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