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李爱杰+白云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技能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本文以云南省22所高校为例,深入了解第二課堂活动开展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提升策略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此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发展。
2016年9月团中央印发《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今后将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分为: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这七个类别,将具有客观记录、科学评价等功能。在团中央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工作之际,为深入探究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满意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与深化,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
二、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
2017年2月,课题组通过实地访问和网上填报问卷的方式,对云南省22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5份,有效回答率96.8%。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一步整理后,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一)云南省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间观念有待增强。在接受调查的云南省大学生中,91.15%的学生课余时间超过两小时,57.2%的学生课余时间超过四小时。大学的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以学习为重,课余时间不断坚持学习。此外,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过多的用在了睡觉、看电视和娱乐等方面,而选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人却很少,仅为18.12%。由此可见,大学生投入社会公益活动的比例并不高,公益活动有利于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睡觉、追剧、打游戏等事情上,而要多做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社会做贡献的益事。另外,社团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广交朋友,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状况
首先,推动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需要学生的自觉参与。与我国教育发达的省份相比,云南的高等教育现状着实令人堪忧,既需要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也需要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大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在所有受访学生中,91.16%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看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上,有84.65%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9.3%的人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重要。说明众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参加活动以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云南省高校学生大多参加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勤工助学等趣味性较强、易于实现的活动,而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难度相对较大、不易开展的活动参加的人数较少。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为每周2~3次。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主要集中在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上,学术科技型活动的参与率较低,对此学校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来。
(三)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首先,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历史的选择、社会发展的需要。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可以提高创新能力,此外还能提升思维能力、社交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等能力。可见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第二课堂的实施符合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原因多为丰富课余生活、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能力、结交朋友,而只有少部分人是因为从众心里、打发时间、为得到名次加分等。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才能真正从第二课堂中受益。
(四)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满意程度
多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可度普遍不高。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7.67%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对自身发展有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23.72%,少部分人认为帮助不大或。有9.77%的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感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而对第二课堂非常满意的大学生只占11.63%,大部分人感到一般。我省大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存在诸多不足,使得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满意度较低。主要问题有活动类型较少、活动缺乏特色和活动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此外还包括缺乏专业化老师的指导、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激励措施等,这些都成为导致学生对第二课堂满意度低的原因。
三、云南省高校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扭转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满意度较低的局面,急需找出并解决其中的限制性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关于限制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第二课堂活动种类太少"、"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宣传不到位,错过时间"。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类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学校宣传不到位等是限制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很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参加技能型、创新型活动时,由于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同时,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主要靠自主和自愿,缺乏一定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因此,高校应该结合学生需求,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提供资金场地支持和增加激励措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教师指导力度,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体系等。通过多种途径加以改进,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同时关注参与者的反馈,不断增强学生对第二课堂开展的满意度。
四、高校完善第二课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体制改革,学校需创新寻找突破点
第一,新形势下教育应当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加快高校的转型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个性化教育,调整教学目标和学科设置,在第一课堂学习之余,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第二课堂的开展,应围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使第二课堂充分满足各方需求。这就要求提高第二课堂结构的合理性,高校可以增加实践类、创新类等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规划并以制度形式加以规范。
第二,創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培育是重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计划,已经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综合实力提升的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总量及队伍不断壮大,但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高端人才匮乏以及西部地区人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各方应该协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教育改革和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可以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取长补短,不断优化教育质量,将教育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政府应大力支持实践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适度增加对云南的教育投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平等。同时,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加大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政府应为大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岗位,营造一个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氛围。总之,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的高校较多,而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高校则较少。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观念,鼓励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与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相匹配,转型的关键在于调整专业设置,使其趋于合理化。
(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需靠自身努力
大学生应该拥有长远的眼光,不断完善自身职业素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拥有明确的目标,注重在知识、思想、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提升,培养社交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素养。除专业知识学习以外,还必须不断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技能,因此在大学期间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高校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学生应该努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提升创造性工作能力和树立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培养对第二课堂的兴趣,让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来提高自身素养,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益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第二课堂将在云南省高校中广泛开展,不久的将来云南将迎来人才辈出的盛况。
参考文献
[1]高璐璐,魏学文,肖苏.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6(04).
[2]穆亚荣.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17).
[3]张科.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