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炜
摘 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各专业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坚持产教融合和产学研一体发展,通过优化专业结构,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搭建集创新创业与实训一体的平台,创新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建设等方式,在信息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222-02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实施,让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新技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技术技能,同时要具备开放共享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专业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思路,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1 优化专业方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各专业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专业方向调整为H5开发、UI设计、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开发、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涵盖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促进了专业和产业的良好对接。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让专业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施。坚持分类施教,构建了“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选修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的弹性课程体系,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培养,岗位选修模块满足了学生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素质拓展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坚持实践育人,设计了“专业知识认知→课程项目实训→学期综合实训→岗位综合实训→专业顶岗实习”五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坚持专业为本,将技能大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生产性实训作为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点,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坚持素质提升,通过企业家进校园、专业社团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2 校企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促进实训基地功能转型升级
按照开放共享和产学研创一体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各专业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智炎众益合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现有实训资源进行了优化重组,引入了企业设备、项目、环境,于2014年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包括创业辅导站、创业咖啡吧、学习交流区和6个创新实践工作室,3个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建立,在环境上由传统实训教学升级为职场化环境,在功能上由单一实训升级到实训、创业、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在使用上从规定动作升级到更加开放共享的自选动作,提高了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3 校企协同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双创培养质量
3.1 工作室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方向与济南鸿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数字媒体工作室,软件技术方向与北京9秒俱乐部成立互联创新工作室。由学校与企业一起制定项目训练计划,企业派出专家开展培训,等参训学生的技能水平到達行业标准后,在学校为企业承担制作真实项目。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潍坊职业学院数字校园项目,参与了湖南省第一测绘院大岭山镇建筑动画等项目。
3.2 项目运营服务培养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改革,与潍坊千家友合作共建了国内电商创业平台;与山东智炎众益合共建了跨境电商孵化中心。聘请两家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引入企业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项目,采取课内专家讲授训练、课外学生创业实践的方式,真刀真枪演练,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双十一”,由专业学生负责运营的千家友国内电商孵化中心,营业额达20余万元,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3.3 技能大赛培养模式
依托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及行业组织的大赛,成立了计算机网络组建、物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6个技能大赛训练团队,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实行一对一大赛指导。
3.4 创业实践培养模式
定期邀请创业大咔开展讲座,积极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指导。2年来,已成功将“双升科技、潍坊远路、紫金格、看见田野”等8个优秀项目培养成功。目前,正在孵化“创业咖啡吧、得涛摄影工作室”等4个项目。
4 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双创教学能力
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学子、企业技术专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初步建成了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对专任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5 加强管理制度改革,为双创教育提供保障
管理上,对工作室和创业项目推行专业中心和创新创业导师双负责制,各创新工作室规专业专业负责,具体项目规创新创业导师负责。制订了《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管理办法》《潍坊职业学院信息类专业关于鼓励与引导学生创业的暂行办法》,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拔准入、管理、考评、激励等办法。对创新创业项目实行目标管理,纳入教学质量督导和班级量化考核。
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崇尚专业、崇尚学习、崇尚创新”的风气蔚然成风。1名学生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大赛成绩突出,自2014年9月至今,信息工程类专业共获得各类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创业能力也不断增强,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研数据显示,近三年,我院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8.5%,专业对口率达87%,自主创业率为4.6%,涌现一大批优秀创业典型。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按照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机制,以技能大赛、学生创业、社会服务、科技创新、订单培养等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开放式”一体化服务,继续健全项目准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双导师指导机制。以创新创业拉动学风建设,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教学改革、大学生创业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继延.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协同培养研究 [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6(7):61-64.
[2] 马继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 [J].高职教育研究,2009(12):5-7.
[3] 刘洪波.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7):83-85.
[4] 马江雁,徐本磊.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思考.[J]科教文汇,2014(1):217-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