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哲 张振冉 郝玉芬
[摘要]为实现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的目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有效保护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资料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淀内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排放和旅游产污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对策。
[关键词]雄安新区;白洋淀;污染调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6233
1白洋淀概况
白洋淀是我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北方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在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建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1]。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的其中之一就是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承载水城共融重要任务的“水核心”——白洋淀水质的整治,其环境保护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已十分严峻。水量水质对白洋淀水环境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加之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对白洋淀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2][3][4]。
2白洋淀淀内污染调查
本文采用资料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白洋淀淀内污染源进行了分析。
21白洋淀淀内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针对淀内生活污水直排入淀、生活垃圾沿岸堆放的现状,采取东田庄作为典型代表,进行生活方式和污水排放特点的调查,分别进行了夏季(8月)和秋季(10月)淀中村生活废水水质水量的调查。以东田庄西码头排污口为监测点,该排污口约有100户共用,共计约300人。结果显示,8月份累计日排水量为4123 L/d,10月份为1904 L/d。村民用水高峰主要集中于上午的6点~9点,该时段排水量占全天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45%、634%,晚10点以后至次日凌晨6点几乎无废水排放。结合淀区每日两餐的生活习惯,夏季为上午10时及下午6时,秋季为上午10点及下午4点,并且夏季6点至8点另有洗浴用水,导致用水量在此段时间有所增加。
据调查,夏季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COD为961mg/L,总氮为138mg/L,总磷为146mg/L;秋季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为COD为1276mg/L,总氮为95mg/L,总磷为788mg/L。
22白洋淀淀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
221生活垃圾排放量
目前白洋淀淀内各户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大多分散丢弃于村落邊缘,形成垃圾堆。由于该村四面环水,生活垃圾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污染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浸出。根据对东田庄示范区生活垃圾产生现状的调查结果,东田庄平均每人日产垃圾量约1357g,其中有机类1122g,无机类235g。各户居民所产生的有机垃圾中以厨余为主,无机垃圾以建筑材料石块、砖头为主;可回收物品中,芦苇含量最多。对各商户的日产生垃圾量的调查结果表明,饭店、菜市场产生的垃圾中有机垃圾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各饭店日产生厨余35 kg;菜市场产生有机垃圾日均35 kg;集市产生的垃圾中主要是无机类,日均5 kg;根据以上调查所得的数据推测,平均该村日产生垃圾162 kg,其中有机类134 kg,无机类28 kg。
222生活垃圾污染物浸出量
白洋淀淀区生活垃圾浸出液中总氮浓度随浸泡时间的加长呈规律性变化,3~7天增长较快,7天之后浸出浓度基本稳定,总氮的最大浸出量达为78g/kg,平均浸出速率258g/kg·d;生活垃圾浸出液中总磷浓度随浸泡时间的加长呈规律性变化,3~9天增长较快,9天之后浸出浓度基本稳定,总磷的最大浸出量为096 g/kg,平均浸出速率024 g/kg·d;生活垃圾浸出液中COD浓度随浸泡时间的加长呈规律性变化,14天之后浸出浓度基本稳定,COD的最大浸出量为171 g/kg,平均浸出速率314 g/kg·d。
223白洋淀淀内旅游产污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白洋淀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由此引起的淀区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白洋淀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时间约为6个月。2008年,淀区建有家庭式招待所70家,每天可接纳游客共计约1000人。
家庭式招待所以餐饮和住宿为主,均配有公共淋浴间和水冲厕所,基本上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措施,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以向淀内直接排放为主,对淀区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调查,游客用水量约50 L/人·d,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 kg/人·d。参照2008年重庆大学开展的生活污染源产排污染系数研究中有关旅游住宿业直排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系数,取COD 500 mg/L,氨氮20 mg/L、总氮36 mg/L、总磷6 mg/L。按80%入住率、废水排放系数85%计算,淀区家庭式招待所污染物日排放量为:废水为34 m3/d,COD 17 kg/d,氨氮068 kg/d,总氮122 kg/d,总磷021 kg/d。
3整治对策
31对淀内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
根据白洋淀水陆交错网状分布的村落分布特点,以村落为单位设置小范围的生活污水排水收集系统。这样排水收集系统的管路总长短、平均管径小,可以减少基建投资,易于实施。针对淀中村生活污水水质相对简单、流量变化大的特点,积极开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净化效果好的设备化污水处理装置。将收集来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水质净化达标后再进行排放。
32对淀内生活垃圾集中处置
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和淀内居民的生活习惯,合理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建立定期定时的转运制度和合理的转运方式,彻底消除生活垃圾散、乱、杂、污的现象。积极开发适合于白洋淀淀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尽可能地回收有用物质进行综合利用,对不可用物质进行减量化处理。与淀区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的场地,采用安全、卫生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处置率。
33合理规划旅游产业
结合白洋淀生态保护规划,合理设置旅游开发的水域范围,在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禁止商业开发行为。根据白洋淀水环境污染物承载力核算合理的旅游接纳人数,并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过度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参考文献:
[1]梁淑轩,秦哲,张振冉,等从白洋淀内源污染调查探析其环境保护对策[J].中国环境保护,2014,6(1):10-14
[2]王印传,王军,陈影白洋淀自然保护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38-142
[3]崔力拓,徐春霞,李志伟,等白洋淀水域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59-61
[4]张素珍,田建文,李贵宝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生态恢复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2007(3):146-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