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淇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状态,与此同时,加深了城乡二元经济的鸿沟,即便国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国民幸福指数仍处于较低的状态。本文从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两个维度结合国民主观幸福感探究如何提升国民幸福。
关键词:国民幸福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一、经济增长、收入增长和国民幸福
对于“理性经济人”来说,其效用取决于消费,所以自然是产出越高越好。经济学家们通常用GDP衡量经济增长,从而取衡量和评价社会发展。事实上,这种评价体系是片面的,GDP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也是极不完善的(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受经济以外的因素影响更为显著)。GDP评价体系的缺陷主要来自于:未考虑各生产部门的显、隐性成本,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无法测量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是降低国民幸福的关键原因之一)等等。
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增长,收入增长与提升幸福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某国特定的居民个体来说,收入和幸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于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居民来说,后者确实比前者幸福。美国经济学家Easterlin(1974)提出“幸福-收入悖论”,表明当个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收入的再增长与幸福不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综上所述,收入的增加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不能起到显著提升幸福的效果,但对于低收入群体促进幸福感的作用很强。中国2016年的人均GDP为8516美元,居世界75名。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提高国民收入依旧是提升国民幸福的重要路径。
二、收入差距和国民幸福
和绝对收入相比,参照收入更能影响国民幸福。最后通牒博弈,信任博弈,公共品博弈等均能反映人类本性便偏爱于公平。而且从1993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居高不下,近5年基尼系数平均值达到0.468。王鹏(2011)研究表明,基尼系数0.4为临界点,当超过这个临界点时,国民幸福感就会随着收入差距的加大而削减。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贫富差距的加剧会激发幸福感的“负向隧道效应”,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剥夺感”“仇富心理”,从而降低幸福感。
因此,缩小收入差距也是提升国民幸福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必须提高社会的机会平等和收入流动性,比如增强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减少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的现象,从加强教育水平方面提高整体居民的素质,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等等,从而减少因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结束语
财富并不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幸福才是最终落脚点,同样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中国梦”的实质。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都与国民幸福密不可分,因此稳定经济增速和缩小二元经济鸿沟是提升国民幸福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提高人均收入是加大其幸福感的主要渠道;而對于高收入群体而言,更应该注重非经济因素为其带来的影响,比如居住环境,文化等方面。而无论收入高低,提高社会公平性均为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求政府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基础服务的公平性,负担基础教育,基础医疗服务,从而增加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
参考文献:
[1]陈岩.对“幸福-收入悖论”的解释与探讨[J].江苏商论,2011.
[2]邓先奇.国民幸福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
[3]周绍杰,胡鞍钢,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基于国民幸福的视角[J].科技与社会,2012.
[4]王鹏.收入差距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