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2017-09-09 12:56赵慧
东方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赵慧

摘要:本文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对策建议,为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1 引言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进程中急需的人才。[1]在中国创业形式中,“互联网+”优势明显,“互联网+”创业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求他们具备新时期的创新创造和实际开发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应该与时俱进、应势而为,为促进专业教育、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探索实践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3]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计算机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将成为实现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

2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不够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强调理论的讲授,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关注不够;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单独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创新创业的思念理念融入意识不够,使得学生在单纯的接受专业知识和单纯的创新创业辅导,不能将两者很好的融会贯通在一起。

2.2 学生缺乏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内在动力和目标导向

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跟随性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学生自身缺乏动力和目标导向,使得学习多是被动式学习,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2.3 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互联网+环境下的IT行业发展,企业需要的厚基础、会实践、能创新、懂合作且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目前行业需求的数量、质量要求都很高,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是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学习型人才,就是只会操作缺乏创造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4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培养创新创业人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缺少实践环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实践环节不又能单单只是授课任务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应该更多的融入企业导师的实验实训培训、面向企业的实践教学锻炼、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研究等。

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利用所有的有力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优化形成“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新”的培养模式,形成“基础扎实、实践强化、全面评价、创新融合、创业孵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创新人才。

3.1 基础扎实

重构专业课与基础课相互促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将“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向、新发展,融合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与之前传统的基础课程相互促进,既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能让学生掌握时代发展的前沿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火热,课程教学体系中就要融入其课程知识,Hadoop、Hbase、Mapreduce等专业课程的开设,结合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基础课程,使其前后衔接、有序跟进,培养学生技能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又能熟悉社会新发展,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的专业人才。

3.2 实践强化

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内外互补的实验条件与实训环境、设立虚实融合的实验实训项目。“虚”是指模拟项目,“实”是真实项目。高质量的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项目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训练,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熟悉项目的开发实践。

实践强化环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模拟项目,主要是为专业核心课程设立的小型案例项目,可以反映出重要的课程内容,是能够实现举一反三、扩展思维的基础案例项目。第二种是综合模拟项目,主要针对专业学习的全面化知识,设计综合型模拟项目,通常是实践真实案例改编而来,既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完成,又能通过完整项目的实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第三种是校企合作、内外互补的校外实战项目,学生亲临企业参与实战项目,在研发团队的项目开展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技术能力、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能够锻炼到团队合作意识、用户沟通协调能力,了解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创业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3.3 全面评价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除考试成绩外,引入软件作品、测试报告、课程小论文等形式,由任课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要求,反映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掌握情况。除此以外,校外大赛、企业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等主观评价指标也应融入到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3.4 创新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融合进行。在“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真实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强调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和意识,增加学生创新理念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目标,使得其主动性更好的发挥,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5 创业孵化

構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平台和人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提升。有了平台,可以招揽更多专业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创建、提升平台。人才和平台紧密结合,就可以汇聚资源、增加产出结果、壮大平台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平台和人才的融合,可以提高师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出更多自主创业成果。

4 结论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所具有的价值特征,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可以有效地促进计算机人才培养由单一型专业教育向结合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型转变,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IT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洋,刘超,刘万平,黄贤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6(4):68-69.

[2]李峰泉,苏培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探索研究[J].2015(23):87-88.

[3]李恒超,朱丹.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迷,2016(7):52-53.

[4]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刘志明.“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5]王承君.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12):1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