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
摘要:在刘炳昇老师物理实验教学思想研讨会上,刘老师阐述了自身研究物理实验尤其是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想,与会者深有感想,受益颇多。作为初中物理一线教学的一员,本人也有所启发,反思自身的实验教学实际,根据执教的苏科版八(上)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优化尝试,并且将这种实验思想作为本人今后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刘炳昇;物理实验;八上实验优化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14-1
刘炳昇老师是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主编、南师大教授,他以高尚的人格和师德,深厚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造诣,对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指导和实践在国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刘老师集毕生精力于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之中,他力求通过生动的物理实验阐明其实验思想,并认为,从科学本质和学生发展的视角来看,实验的作用不可替代。
确实,从苏科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是从章节的生动描述引入,通过活动版块推进物理知识探究,信息快递提供及时的帮助,还是从生活物理社会的科普介绍,均可清晰地看出教材编写设计注重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实验。本人也是刘老师实验教学思想的受益者,使用苏科教材几年以来,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均能习惯性继承这种可贵的学科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希望能给学习物理的孩子们带来兴趣,提高能力,并能感受物理实验的“真实美与简单美”的真谛。现就苏科物理八(上)的实验教学实践为例,将那些理论化的实验操作困惑简单罗列,并进行优化尝试,力求能使实验教学回归现实,回归真实。
一、有关声现象的两个实验教学困惑及优化尝试
一是关于声音的特性教学。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冲开水的场景,发觉声音的音调越来越高,认为主要是空气柱振动发生的,随着页面的上升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音调也就越来越高。这显然与孩子们生活经验相矛盾,对着空瓶吹气我们可以感觉到空气柱振动发声,而冲开水的过程明明是水流冲击瓶胆并相互撞击发声,从音色上判断更是倾向于水振动发声,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通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冲水过程中,水流相互撞击振动发声,就是我们所听到的水的音色,而水的振动也带动了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生谐振,并随着液面上升而出现空气柱谐振频率加快,音调变高。
二是有关声音的反射问题。如图,这是一个实验考查题,本意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像光一样发声镜面反射,转动角度就听不清楚了。实验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来听到声音而不需要反射,有点理想化的味道。一方面我们通过介绍上海科技馆中声音反射的奇妙现象,一方面改进实验装置,装上隔音板,加上耳罩,效果就好多了。
二、有关物态变化的两个实驗教学困惑及优化尝试
一是关于冰的熔化实验。如左图所示是以往的实验教材装置,实验过程中,发现冰块的温度是不断上升的,这对课堂探究晶体熔化特点是一个挑战。课后我们仔细分析,冰块的颗粒较大,受热不均匀,搅拌不充分,加热过程过于剧烈等原因导致失败,我们采取了水浴法(也就是改编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方法),如右图,并且尽量延长实验的时间,用温水加热等方式,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是关于冰棍周围有白汽下落的液化现象的研究。我们准备了冰棍,用保温瓶带到了课堂上,可就是发现不了周围有白汽下落,什么原因?后来有学生提醒在大热天的太阳下可以看到,于是我们特意选择了一节活动课带孩子们到操场上,给他们一人准备了一根冰棍,孩子们欣喜地看到了液化现象,品尝了成功的甜蜜,后来我们又设法用手电筒的热光源照射冰棍,在教室的环境中也发现了周围有白汽下落的现象。
三、有关物体运动和测量的两个实验困惑及优化尝试
一是研究纸锥下落的速度。如图,研究纸锥的运动情况,这确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实验考题,孩子操作的难度非常大,影响的因素众多,实验的环境要求很高,几乎不能记录和判断。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学,我们采取推理法进行探究,应用频闪照片加以对比,引导学生从二力平衡的知识点上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长度的特殊测量的方法。如图考查刻度尺使用的特殊测量方法,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测量球体直径的方法,但是我让学生回去动手实验,第二天的反馈演示,学生出现了问题,工具的放置很不稳,也就是测量的误差较大。也有爱动脑筋的学生提供了解决的优化方案,即用两个长方体物块进行稳固,有效解决了实际困难。看到这一幕,我由衷地高兴。
学无止境。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必须要有“实验必躬亲”的思想准备和践行能力。尊重事实,优化实验教学,是刘老师对我的教师生涯的有益启示,希望这一良训能传递给每一位物理教学同仁,传递给每一节物理课堂,传递给热爱物理和热爱生活的孩子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