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莫让舌尖上的美味“渐行渐远”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种植,甚至把自家后院变成一片玉米地。成年后的霍华德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换过很多工作,好在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农民。
1986年,在股神父亲的帮助下,霍华德终于拥有了一块自己的土地,虽然每年都要向父亲上交为数不少的租金。
不过,霍华德是个出色的农民,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农场的生意蒸蒸日上,几年后还以高价成功转租了出去。也许股神从农场的经营状况中看到了这个儿子的商业天赋,此后渐渐开始让霍华德接触公司的事务,过程中霍华德除了积累了商业经验,也积累了个人财富,甚至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刚开始从事慈善事业时,他在南非建立过猎豹保护区,资助过国际大猩猩保护计划,还亲身参与打击偷猎。
但不久之后,霍华德意识到,保护非洲野生动物的最好方式,是改善当地人的生计。
“生活在地球的另一面,很容易指责那些贪婪的偷猎者和腐败的政府官员破坏重要的生态系统,”他在《40个机会:在饥荒世界寻找希望》中写道,“但我也看到那些和濒危物种分享同一个生态系统的人,本身也濒临危险。很多人吃不饱……我认识到,必须改变重心,解决更根本的问题。”
而《40个机会》这本书的名字,来自农民格言:你只有40年的时间耕耘同一片土地。霍华德想表达的是,一个人也只有40年时间去改变世界。
针对全球饥饿特别是非洲的粮食问题,很多国际组织给出的“绿色革命”方案就是“抗病虫害的高产小麦种子、灌溉、大剂量的化肥和杀虫剂。”
然而,霍华德认为这个模式并不适合撒哈拉以南。这片地区非常广阔,地形多种多样,需要多元化的耕作方式。而且这里连年内战,政府无能,缺少基础设施。更糟糕的是,非洲的土地质量也在退化。
霍华德说,“我是个农民,我知道改良种子的好处。我知道化肥能创造什么,它们确实效果显著,但它们无法创造有机物质,不能创造顶层土壤,不能保护水质。这只是权宜之计,而非洲需要长期解决方案。”
相比“绿色革命”,霍华德更主张他的“棕色革命”,即通过推广环境可持续的有机农业,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可再生土壤,让土地更有韧性。
霍华德·巴菲特基金会花费数亿美元,一步步推广有机保护性农业:覆土作物、免耕种植、本地作物种子培植。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前提下改善非洲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
“在非洲这种地方,”霍华德说,“土壤变质非常严重,营养成分很少,土地几乎已经被榨干,到了逼迫农民不得不频繁换地方耕种的地步。如果你的对策是再往上面扔合成化肥,这就像给尸体戴上氧气面罩,祈祷它能重新活过来。”
霍华德基金旗下现在拥有数个高科技实验农场,雇佣了一大批来自美国各高校的农业专家,专门研究土壤与农业关系,研究如何通过改良贫瘠的土壤种好庄稼。
霍华德说道,全世界农民都一样,我们只关注土地。他们发现,在耕种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工品,土壤中的有机质恢复会更快,让微生物、蚯蚓和各种昆虫代替化学物质,给作物提供营养,对生态多样性的恢复也有着显著作用,将人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才是解决非洲乃至世界饥饿问题的万全之策。
霍华德·巴菲特或许并不孤独,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群体意识到,化肥泛滥的状况,必须改变。
在美国,为了研究出新的、科学的有机种养方法,有机农场主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资源和时间,甚至很高的科技研究成本,还成立了农业调研服务组织。
田里应该留些什么草、养些什么虫,要深耕还是浅耕,都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在印度和欧美发达国家提倡的开发、利用新科技进行有机种养的方式不同,印度对于有机农业的概念就是——复古!他们用牛粪,用原始的种子,不用化学驱虫剂,也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在土耳其,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为了得到国际市场的承认,土耳其的有机农场都按照出口国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认证。
到了今天,土耳其有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如法国、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等。而土耳其农产品在瑞士、美国、比利时、瑞典、日本、韩国等国的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扩大。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都没有离我们远去,化肥问题更是无法回避,现代化工农业能带来一时的高产,但是对土壤以及整个生态环境却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食物是我们感知自然世界的重要方式。
世界有机农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 909年,有机农业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围绕着如何培肥地力这一根本问题进行。18世纪初英国人到美洲开垦土地,大量砍伐森林。在美国独立后不到1 00年时间里,美洲就出现了因植被破坏引起的严重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等问题。
美国政府不得不到处寻求对策,于是派遣时任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局局长的F.H.King到中国寻找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经验。这样,由20世纪初开始总结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经验,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有机农业。
中国真正的有机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回顾其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中国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的科研工作,并于1994年在该所成立了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发展阶段: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并于1995年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CGFDC于2002年10月组建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并成为在国家认监委登记的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OFDC根据IFOAM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许多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并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规范阶段:2002年1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颁布并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2005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颁布《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这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个有机产品标准。
从1 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发的有机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到1994年辽宁省开发的有机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发展了众多的有机食品基地,在东北三省及云南、江西等一些偏远山区有机农业发展得比较快,近几年来已有许多外贸公司联合生产基地进行了多种产品的开发,如有机豆类、花生、茶叶、葵花子、蜂蜜等。
目前绝大部分有机食品已出口到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国际市场。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我们在选择新鲜有机食物的同时,不仅可以为我们身体带来健康,同时也可以给地球带来保护,减少对自然的伤害。
有机食品除了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外,还不允许含转基因成分,不允许使用辐射,动物不得非自然饲养等。从而真正做到源自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安全环保生态。
“有机”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商品标签,未经认证的有机农业仍然是被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等国际机构所认可的。有机不是小众奢侈品,通过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能够为大众服务、能还原食物本来的面貌。有机农业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一项关注城乡和谐、环境保护、人的身心健康的相当广泛的社会运动。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识上或许还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误区:普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总是在安全的范围内的
解读:在美国和欧洲,有一部分普通食品中的农残含量是超出法定标准的。因此,大多数人体内都含有农药残留(100%的美国人体内都有农药残留),而如果转变为有机饮食,人体内农残的量可以显著降低。法定的“最大残留量”并不能作为“零健康风险”的保证。
现在的毒理学认为,只有在毒物剂量超过“有害”水平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低于该水平时,任何影响都不存在。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有毒物质来说,只要人体接触到该物质,就处于健康风险之中,这种风险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农残在一起时会有“协同作用”。
第二误区:没有证据表明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营养
解读:很多研究,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都表明有机食品是更有营养的。有机食品的硝酸盐含量更低、抗氧化剂含量更高、农残更低,而且有更多矿物质、维生素,更平衡的蛋白质。在重金属和病原菌方面,有机食品和其他食品差别不大。
有机食品成长周期更长,因此有更足够的时间合成关键的营养素。在加工食品中,有机食品也更健康,因为其禁用阿斯巴甜、味精、氢化油脂等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有机食品不是奢侈品,它还给食物原本应该有的面貌。
第三误区:有机农业经营团体传播对于非有机产品的恐惧心理,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解读:那些设法让人们不要买有机食品的,正是从石油农业中获利的人和团体。很多没有从有机销售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人和团体,也致力于推广食用有机食品的好处。石油农业背后有强大的游说团体支撑。而有机农业提倡增加自给自足,减少依赖外部输入品,因此有机农业没有和任何强有力的游说团体有联系。
一些并非专注于有机产品的公司(比如达能也生产有机食品,耐克有有机棉服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销售有机产品。他们不会对自己的非有机产品进行批评。让人们减少消费石油农业产品,是有很多理性的原因的,而只有当这些原因被大众所知,才能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四误区:有机农业带来更多食品安全风险——因为用有机粪肥,有机食品中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等细菌
解读:非有机种植也需要使用粪肥。普通的农民会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机肥。而有机种植对粪肥要求严格,比如需用腐熟的肥料,收获前一定时间内不得使用粪肥等。有机农业注重保证养殖动物的健康,减少粪便中的病原菌。比如,USDA的一项研究表明,和谷物饲喂的牛相比,用草料饲喂的牛产生有毒大肠杆菌O157:H7的可能性降低。
第五误区:有机食品太昂贵
解读:石油农业有很多隐藏的代价,比如外部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这些代价是不被包含在商品售价中的。最终还是要通过纳税人的钱来处理这些环境和社会问题。有机食品不仅包含食品本身的价格,也包含了以下一些因素:环境治理和保护、更高的动物福利、对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的保护、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以推动乡村发展、保证农民收入。认证有机食品较贵,是因为生产和认证成本高,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供小于求)。
非认证有机食品的情况则非常不同。很多农业系统完全满足有机种植的要求,但是没有经过认证。这些农产品通常在当地销售,价格与普通食品相似。有研究表明,非认证有机农业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外部投入品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大规模石油农业可以得到大量政府补贴。
因此,有机和普通产品的价格是处在不公平竞争的状态。因为占整体食品市场的份额小,生产、运输、加工、推广有机食品的成本就比较高。随着市场份额增加和科技创新,有机食品的成本也会降低。
总之,不是有机太贵,而是常规食品太便宜。
第六误区:有机认证只是文件、不可信,有机生产者会弄虚作假
解读:欺诈是这个社会中很难被消除的现象。有机市场,尽管是整个食品市场中管理质量最高的系统,仍然无法避免欺诈行为。但是,每一次欺诈行为的曝光都能够帮助改进有机认证,因为认证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适应性的,是需要不断被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