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光
【摘 要】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培养问题也日渐成为教育者所思索的重大议题。在高中教学中,数学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综合性的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111-02
数学是学生和家长们都十分关心和看重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在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门课程。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高中数学是对我国整个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的学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水平,不断研究如何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 课堂教学出现娱乐化倾向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育是整個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通常因为过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诟病。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已经开始充分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来辅助教学。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娱乐化的教学模式也开始出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在学界甚至出现了“把教师变成娱乐活动的主持人,把学生变成观众或娱乐参与者”的论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娱乐式课堂更追求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和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感受到的愉悦程度和课堂的娱乐效果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指标。但这种教学方式矫枉过正,要使得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出现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这种状况下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无法得到培养。
2. 数学教学课堂娱乐化带来的危害
高中数学教学是否应该推崇娱乐化教学方式呢?其实只要了解娱乐化课堂的现状,就不难找到答案。娱乐化课堂中,有部分教师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规律,滥用多媒体教学,以PPT来代替板书,以课件的展示来代替传统的口授言传。课堂教学时间被大量耗时间又低效的视频观看占据,一些小组讨论也流于形式。对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过度使用和依赖,已经使得我们的教学陷入技术的陷阱。现在对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备课就是准备多媒体课件,没有多媒体课件,没有小组讨论,似乎就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这些都是过度使用多媒体带来的畸形反应,与过去过于刻板的“一言堂”造成的异化一样,过度娱乐化的课堂也只会带来另外一种异化。
3. 课堂失去严谨性
然而,在这种娱乐化喧嚣甚上的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由于教师渴望能够更加贴近学生,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手段,往往会出现教师过于跟随学生的脚步,而忽视了自己教师的引导地位。高中学生尚处于一个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阶段,对于新事物他们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同时也有比较重的猎奇心理,对于一些浅层的娱乐化的方式会有较强的反应。教师一味注重学生的感受,以至于一些高中数学课堂失去应有的科学氛围,失去其应有的严谨性。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弊端。
二、以培养学生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手段
1. 去除娱乐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观察现代高中数学课堂,人们对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对于“寓教于乐”的理解更加偏向于“乐”而忽视了“教”。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状态,改变不分场合频繁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时,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非追求简单的“欢笑课堂”。
现代高中数学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速度,对于一些传统数学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也理应及时摒弃或改进。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但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要求,不等同于“无限制的迎合学生的需求”,既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同时还要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应主动创造兴趣点,让学生喜爱数学,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会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的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思维是人们利用分析、观察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就高中生而言,数学思维是建立在对数学的基本公式、定理、概念的理解上的,并通过解决数学习题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概念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是简单的嘴上说说就行的,必须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将其融入每一次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计算以下算式,1+3、1+3+5、1+3+5+7,计算之后得出结果分别为4、9、16。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其中的规律,大部分学生在观察后都会发现得数是2、3、4的平方,之后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注重数感、空间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感和符号意识。数感指的是学生对于数量关系、数与数量、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直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十分有益,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且将其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空间感主要指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在脑海中建立抽象化的几何模型,根据这种想象,理解其实物方位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符号意识则指的是可以对符号进行理解应用,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用符号去进行推理计算。符号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数之间的关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向之一。endprint
4. 开展探究式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去理解高中数学,从高中数学题目中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行实验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中来,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知识概念。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自行收集各方信息,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实验等多种方式,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5.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培養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在去除课堂娱乐化倾向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面临的不单纯是数学问题,在想要进一步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之前,学生要先学会审题。审题是对高中数学问题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分析,对已知的条件进行判断,辨别题目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已知条件,通过已知条件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能够对其中的隐含条件进行转化,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高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时,要帮助学生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加强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中的离心率问题时,很多教师都困惑于如何向学生解释离心率,只能依靠画图或者举例让学生对离心率产生想象,但这种抽象的概念往往无法被快速地消化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型向学生进行演示。首先拖动鼠标,在屏幕上让线段a和c的长度改变,可以看到椭圆的形状随之发生改变。学生看到后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思考到椭圆的形状可以用a和c之间的比值来界定。同时,再测量出a和c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在这一演示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想到什么数值表现椭圆的形状最为恰当,离心率和椭圆的形状之间是什么关系?此时,在计算机上输入a和c的数值对模型进行改变,从而得出结论,当a比c小时,椭圆就会变成双曲线;当a等于c时,会变成抛物线。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就会对椭圆离心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都要较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抓住高中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爱上数学,不断提高逻辑思维、抽象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成长为更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瀛.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2):139-140.
[2] 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134-135.
[3] 徐海兵.以学生主体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8):75.
[4] 邓清珂.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6,(6):38.
[5] 王建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2,(20):302.
(编辑:张 婕)endprint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