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本学期从开学至今我在班级已经举行了3次读书会,读书会的形式是大家共读一本书一段时间后进行交流。书的内容不同,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
例如,《亲爱的汉修先生》内容比较少,用书信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采用“必答题”与“抢答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读书会活动。问题从何处来?当然从学生中来。每个读书小组分章节出题,这样保证题目不会重复出现。然后,一个小组的4个学生要研究哪些题有价值。所谓有价值,就是既要关注主要内容,还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但是对文章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细节。每个小组精选10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这样,11个小组就有110道选择题和11道问答题。在必答和抢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书的主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有些书适合小组集体汇报。比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作者写了哪些旧事呢?小组成员就可以商量该通过什么形式来展示对内容的理解。或制作PPT,或借助海报来展示,或实际操练,甚至可以排成话剧。在吸引同学眼球的同时,把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
这次我们读书会活动的读物是《昆虫记》,以“我当小小解说员”的方式进行交流。
课前,绝大多数学生都制作了PPT,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甚至做了动画片,可见大家的读书会都有热切的期待。我发现,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主动做了投影。于是,我把机会更多地给了他们。
读书会正式开始了!有的学生动作熟练,边操作翻页笔,边侃侃而谈,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某昆虫的习性。有的学生则有点紧张,借着读书的机会把头压低,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最值得一提的是小越,她背诵自己读书后写下的稿子,虽然有时忘词,但她认真的态度值得大家学习。更值得学习的是她没有被动地观望,而是主动参与。这个曾经极度自卑的女生,如今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集体,并不时地让大家为她的进步而惊讶。学生做的投影片很精彩,有的学生已经能独立完成投影片的制作了。正是这样一项又一项的活动锻炼了他们的某项技能,让他们在大家面前展示,也许这无形中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了最好的铺垫。童年是他们打基础的重要时段,同时也是为他们一生打好底色的过程。作为老师,我尽量多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营造良好的活動氛围,尽量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展露才华,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让人遗憾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还有些学生没有汇报,下课铃就响了。听着他们遗憾的叹息声,看着他们遗憾的表情,我也无可奈何。只有等到下次读书会了!
由这次读书会我想到:
一是学生的热情高。这就告诉我:读书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情。班级已经形成了读书的氛围。很多学生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他们知道要读好书,还要去和大家分享读书的心得,并愿意给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看来读书不仅让他们长了见识,还对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有了影响甚至是改变。
二是他们对学过的内容更感兴趣。比如,课文里有《老家的萤火虫》一文,我们还接触过《蟋蟀的住宅》,很多学生就选择了萤火虫和蟋蟀来介绍。这是什么现象呢?“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造成的。当我们在换电视频道时,看到曾经心仪的电视剧在眼前闪过,你有没有把这个频道固定再多看几眼?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故事情节,或许带着那时的心境一起涌入,让人留恋。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每当看到曾经接触过的故事或知识就特别兴奋,特别亲切,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童年时代、少年时代是学生大量阅读的黄金时期,应该让他们接触大量的优秀的古今中外的名著,让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不停地吸收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琼浆玉液。如果我们每个为人师者,真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来思考,请给他们多点时间读书吧,把做试卷的时间再压缩一些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助力,我们现在需要多给他们增加点有营养的成分!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
编辑/赵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