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银
1.“静倾听”打造互动课堂
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静倾听”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精心打造温馨、安静、安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协同学习。
现在,学生的倾听习惯初步养成,在课上,不仅小组交流时做到了认真倾听,而且在全班汇报时,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倾听习惯更是让人欣赏。学生能做到安静倾听,并及时对倾听内容进行补充、修正或质疑。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求教,寻求同学的帮助,而其他同学也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尽其所能地予以解答。
2.“大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內容,学生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实现情意发展。在教学中,我采取“大问题引导”的方法,利用话题进行调控,确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教学目标。
大问题是从学生出发,解决学生身上的真问题。例如,在教学语文第九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从学生的阅读期待出发,提出了“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怎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老人对海鸥那么好”“为什么海鸥围着遗像翻飞盘旋”“当我们收起遗像时,海鸥们为什么像炸了蝇似的”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了较简单的问题。接下来我把“大问题”进行整合,把“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怎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学生们有了研究兴趣,自己读书画批,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在全班进行汇报,使课文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再如,在语文第十册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中,我把握住课文的主题,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大问题:“课文《桂林山水》是怎样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具体的?”“课文《索溪峪的野》主要写了‘我和老吕一路上的谈话,是围绕哪几个话题谈论的?”“想一想‘野在《在炮兵阵地上》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法写出这些景物特点的?”“《深山风雪路》通过人物描写,你体会到彭总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大问题”的引导下聚焦本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巧分工”实现有效合作
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标好号码,选好学生、静音员、记录员,学生们在组内讨论时各抒己见。
在小组交流时,学生按照学号依次发言。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下一个学生发言时,首先要说“我同意你的发言”或“我同意你的发言,但还有别的想法”或“我和你的意见不一样”等。当小组成员都发言完毕,要把组内意见进行梳理归纳,使组内意见达成一致。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和别人的发言相同,就要进行指导:“认真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如果你想的和他想的一样,就不要重复说了,可以说‘我同意你的发言,然后说说你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教师还要对组内能够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基础上进行发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看,他刚才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其他同学也要像他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组间进行汇报时,我先表扬合作得非常好的小组,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刚才小组交流时,他们每个人都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在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一会儿,我们小组间交流时,也要这样去做。”
目前,在“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中,在倾听环节,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认真倾听,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简单判断,但是缺少一些带有思考价值的更加深入的补充。因此,教师应该训练学生边听边画批,边听边吸纳改良,小组里交流时互相问一问你听明白了什么,你同意什么内容,可以补充写什么内容,带给你哪些新的思考,等等,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讨论环节,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其他组员能够认真倾听并补充不同的意见。但有的学生缺少质疑的意识,很少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不会求助,过于胆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给他们创造安全的学习氛围;多关注、多鼓励氛围好的小组;多了解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组内不和谐的因素并进行调整。
在表达环节,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学生们敢说、乐说,但是不太会说。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会表达,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弄清文章脉络,然后再抓住文章局部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谈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模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让学生从敢说、乐说到会说、善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