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2017-09-08 23:05张钰静
商业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经济增长

张钰静

[摘 要] 2012年,中国设立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涉及90个地县级城市,这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准自然实验。鉴于此,通过构造2006-2015年智慧城市试点和其他非智慧城市试点相对应的城市一级面板数据,使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结论。为了更好的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和“内涵式”发展,政府应该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智慧整合,消除分治的“信息孤岛”;依托信息技术对城市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明确权限,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智慧城市;经济增长;促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020-03

Abstract: China set up the first batch of smart city pilot in 2012, involving 90 county-level cities, which can be seen as a quasi natural experiment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is, constructing the city level panel data of smart city pilot and other non-smart city pilot from 2006 to 2015, and inspecting the impact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on urban economic growth by means of difference-in-differ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conclusion of urban economic growth.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nd promote the intensive and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wisdom and eliminate the information island of divide and rule; reform and improve the city governance structure by means of IT; clear the authority and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market.

Key words: smart city, economic growth, promotion suggestion

一、引言

在經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世界城市化以及服务型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为摆脱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的低效率、高能耗和不可持续等弊端,并应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日益紧缺的社会问题,智慧城市战略应运而生并逐渐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美国、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无锡、武汉、南京、佛山、昆明、宁波等城市也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断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源投入力度,以尽快发挥智慧城市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巨大优势。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2008年IBM提出的新型社会发展模式“智慧地球”,随着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智慧城市成为智慧地球战略实现的一个突破口和关键要素。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一书中,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做出了如下的阐释:作为一种新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战略,智慧城市理念认为,政府依托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在管理城市产业、公共事业及服务、城市环境等的过程中,实现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等过程的智慧化,进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和资源损失,最终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和智能的工作、生活、娱乐环境。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环境、资源的约束不断增大,粗放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限,边际效率不断递减,鉴于此,探索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以“促进资源高效、健康利用”为导向的“集约型”和“内涵式”经济的转变,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物联网、互联网、数据处理等高科技密集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升级;通过推动城市经济向知识型、创新型方向转变,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通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民间投资和就业等方面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针对智慧城市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尚显缺乏。2012年,中国设立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涉及90个地县级城市,这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自然实验。通过构造2006-2015年智慧城市试点和其他非智慧城市试点相对应的城市一级面板数据,使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我国从2012年开始设立智慧城市试点,首批智慧城市涉及90个地县级城市,这为利用倍差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次机会。具体做法是将试点城市定义为实验组,非试点城市定义为控制组。同时,2012年为政策发生年份,定义一个政策时间虚拟变量,从而评估试点政策的双差分效果。2013年的试点城市可以用来检验本节结果的稳健性。使用的实证分析方法为倍差法(DID),DID方法如果单纯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两个虚拟变量及其它们的交乘项。DID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差分掉受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影响的个体和不受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影响的共同趋势,进而能够有效避免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endprint

基于此设立如下两个虚拟变量:一是实验组和控制组。将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并将虚拟变量分别设为1和0。二是政策时间虚拟变量。2012(2013年作为稳健性检验)年及之后为政策发生期,定义为1,2012年以前为政策发生前,定义为0。使用地级市层面数据样本,考虑到地级市数据可得性和同时为了满足DID方法对共同趋势假设的要求,我们剔除西部地区地级市。同时考虑到地级市整体的一致性,将政策试点城市只包括某地级市独个县或区的地级市样本剔除。

因此,本节设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gdp为实际GDP,X为相应模型的控制变量,控制一些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变量。ε为扰动项。其中的控制变量包括城镇化(urb)、对外开放(open)、金融发展规模(fs)、金融发展效率(fe)、政府行为(gov)、资本存量(ks)、劳动力(l)、人力资本(hk)、第二产业结构(ss)、第三产业结构(ts)、基础设施(inf)。

(二)数据说明

本节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用实际GDP表示,实际GDP以2005年为基期的GDP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本节控制变量包括:城镇化(urb),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对外开放(open),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度量,进出口总额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行换算。金融发展指标包括金融发展规模(fs)和金融发展效率(fe)指标,其中金融发展规模用存贷款余额总和占GDP比重衡量,金融发展效率以贷款除以存款表示。政府行为(gov)变量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度量。人力资本(hk)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衡量。产业结构变量包括第二产业比重(ss)和第三产业比重(ts),其中第二产业比重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表示,第三产业比重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表示。基础设施变量(inf)以每万人公路里程数衡量。

以上数据均来自2006-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地级市部分年份存在数据缺失,我们利用平均增长率方法将其补齐,从而得到153个地级市10年共的平衡面板数据。表1为主要变量统计性描述。从描述性结果来看,实验组经济增长均值均大于控制组,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具体效应大小和可信性还需更系统的实证方法检验。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进行双重差分估计之前,对面板数据估计方法进行Hausman检验。估计结果显著拒绝了原假设,因此,最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不断加入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回归,如表2 所示。首先,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使用智慧城市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见表2中的模型1。反映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智慧城市的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前文所预期的一致。

接下来,在模型中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反映智慧城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估计系数始终显著为正,但是其影响程度随着控制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并最终稳定在0.08左右,这说明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并且在8个百分点左右。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具有统计上和经济上的显著性。正如前文分析所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带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密集产业的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向知识型、创新型转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高效、低耗、可持续,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环境激活民间投资、促进就业等,最终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在模型中加入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变量后,回归结果如模型2所示,城镇化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然后,在模型中加入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的变量后,回归结果见模型3,金融发展水平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再将反映人力资本和政府行为的变量加入后,回归结果如模型4所示,二者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模型5中加入资本及劳动要素后,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模型6中加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量后显示,第二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为正,但不显著。最后,在模型7中加入基础设施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以上控制变量的系数大多显著为正,符合一般经济理论的预期。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智慧城市的相关文献中,大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原理、建构以及具体方案等,但通过实证考察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我国在2012年针对90个地县级城市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这一政策安排来自中央层面的统筹规划,具有外生于地方政府决策的特征,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自然实验。基于地级市的数据,构造了2006-2015年与智慧城市试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面板数据,运用倍差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在2012年实行智慧城市试点期间,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城市相对于未实施这一战略的城市的经济增长高出了8个百分点左右。此外,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政府行为、资本及劳动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均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政府应该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和“内涵式”发展。对如何使智慧城市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政府要加大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资源投入力度,并以此为依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发展战略,因此技术的研发对其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政府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集中国内高校和科学院的科研力量,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技术的研究投入。同时,为促进经济发展,要以智慧技術发展为依托,加快高科技密集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endprint

第二,实现智慧整合,消除分治的"信息孤岛"。在城市运行中,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管理分治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实现资源整合的智慧化,联通"信息孤岛"。首先需要政府、企业、协会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上实现行业标准的统一与规范。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各部门在横向和纵向之间都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明确分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

第三,依托信息技术对城市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引入信息技术,而应该与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等过程有机结合,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由传统层级式的金字塔模式向多治理主体的模式转变,以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形成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资源的共享化、治理主体的密切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扩大公众参与,密切政府与社会其他主体的联系,改善政府与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善治,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第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明确政府权限,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发挥市场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违背市场规律大搞智慧城市的政绩工程,政府的作用是为建设智慧城市营造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智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应该以企业为主导,保障自由竞争机制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4(6):631-640.

[2]王静远,李超,熊璋,单志广.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2):239-259.

[3]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4]辜勝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6-12.

[5]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与架构[J].管理工程学报,2012(4):1-7.

[6]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6):1-5+7.

[7]陈铭,王乾晨,张晓海,张晓伟.“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84-89.

[8]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7-102.

[9]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6.

[10]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1(3):12-21.

[责任编辑:高萌]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经济增长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