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语境下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探析

2017-09-08 02:02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媒介英语教学

马 敏

(聊城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教学改革】

新媒介语境下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探析

马 敏

(聊城大学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新媒介时代媒介素养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英语课程开设时间长课时多学生重视,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特点可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介;英语教学;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一、引言

新媒介,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继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形态。当下生活、学习工作中,新媒介成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联系的途径。尤其是大学生,成长于数字新生代人手一部手机,与媒介建立起密切关系,是媒介时代全新成长者。新媒介与其生活、学习形影不离。然而,新媒介在传播海量信息和方便交流的同时也会对其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新媒介语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比较、鉴别并有效地使用各种媒介进行学习交流,使他们具备一定媒介素养,进而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提升自我必备的重要素质,成为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英语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它开设时间长,受众面广、课时多、学生重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可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二者有机融合。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引导学生掌握新媒介工具,培养媒介理解能力和科学评判能力,对媒介资源内涵和价值做出全面、准确判断,为培养具有先进社会意识、较高人文综合素养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概念上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为唤醒人们对以电影为首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流行文化的批评意识,呼吁维护英国流传下来传统价值观和精英文化。随后几十年,该理念被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所接受,并逐渐系统化,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课程。美国媒介素养研究机构——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研究报告中,认为媒介素养不是单一能力,而是受众在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所体现出的信息选取能力,理解、解读信息内容能力、对信息质疑能力,综合评估信息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创造、生产、思辨能力。该概念90年代被我国学者广泛接受。学者张开认为,媒介素养将传统素养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具有良好媒介素养受众,面对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各种信息时,除传统意义上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应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观看、收听并解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判断,而非人云亦云。(张开2003)由此,媒介素养核心内容是主动使用媒介能力、理解媒介以及科学评判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概念首次出现于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所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他们提出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并对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提出一系列具体教学建议。(袁军2010)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但从世界范围看,发展很不平衡。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甚至南非等国要求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在有关学科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也逐渐涵盖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却起步较晚发展滞后。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夏商周首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初引入时使用名称是“媒介教育”(郭富平、汪舒仪2011)。1997年,中国社科院卜卫撰写《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发表。该文问世,引发人们开始关注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并进而根据国情提出应以大学为切入点,将高校建成媒介素养教育主阵地实施策略。当前,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等约有2000万,该受众群体,知识水平较高,接触新媒介较早,比较频繁地使用各种媒介。如此频繁地接触,面对铺面而来的海量信息,是否能理智地区分辨别媒介真实性与社会真实性,以批判性思维考量媒介发布各种信息,并提升自己对不良信息抵抗力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青年将来发展与希望。基于此,中国大陆首家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专业网站于2004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设立。随后,200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媒介素养课程研究中心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目前,“媒介素养”课程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方向硕士点也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南京师范大学还有媒介素养教育方向博士点。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有了长足进步。但依然缺乏针对性,对研究对象缺少精细研究,教材、师资及教学模式探讨过于宽泛诸多问题,尤其在媒介素养教育具体操作、实践层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英语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取得了发展,但在英语教学中却令人担忧。由于受“外语工具论”长期影响,媒介素养等人文素质养成在英语教学中被忽视。教育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对高等学校英语课程培养总目标和分层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见表1)

总目标和分层目标均没有提及媒介素养。但实际英语教学中,总目标和分层目标达成,却离不开媒介参与。输入过程听和阅读对象均为英语广播、电视、网络和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文章。另外,学生课外自主英语学习的素材和材料,也大多来自各种媒介。视听说素材常来自于VOA、BBC以及西方其他主流媒介的音视频内容,甚至编撰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越来越多出版社也会在当今西方媒介中根据需要选取素材,与过去大多取材于经典作品迥然不同。因此目前英语教学已置于各种媒介尤其新媒介包围中。然而,由于教学目标中媒介素养教育缺位,英语教学难以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英语学习中,学生认识、使用和评价信息能力不足,缺乏对媒介信息深层次了解,不能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有效筛选、辨析与批评,妨碍其独立思考能力形成。同时,由于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分离,学生缺少对其他国家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更为广泛和深刻理解的基础,影响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表1

三、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

英语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是系统工程,应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从目标制定、教材编撰、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

首先,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英语课程教学总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基于目前形势发展,表述还不够全面。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方法和条件只是高等学校英语课程一部分,该课程还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世界公民任务,培养对象不仅应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和素养还应具备参与国际文化和专业技术交流能力。因为受教育者语言技能提升只是英语课程教学目的之一,使受教育者认知得到发展,能深刻理解现实世界才是课程终极教育目标。因此,应将媒介素养纳入《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只有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才能将媒介素养教育真正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方能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理念,潜心研究、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强化媒介素养教育观念间的契合点与具体操作策略,才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具备结合后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介与资源的综合能力,做好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提升工作。

其次,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渗透英语教材。教材作为传递信息主要载体,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内容和重要途径。使用高质量、高水准优秀英语教材不仅增强英语教学效果,还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目前,尽管英语教材大部分课文来自各种媒介,但对课文的媒介来源及信息背景知识却鲜有提及和介绍,有时脚注仅简单加入一句:This text is excerpted from……,作为对课文媒介信息来源的告知。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设置也以语言知识、技能传授和操练为主,词汇、短语、句子,缺乏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媒介信息的鉴赏和辨析。媒介知识缺乏,导致学生对媒介认识不足,妨碍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因此,在教材编撰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合理选择素材,并对媒介信息具体内容进行选择、阐释和分析。可选取介绍有关媒介信息基础理论知识和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的材料,将其科学、系统地融入教材中。比如,可通过采用正文、课后阅读以及背景知识介绍的方式,对媒介信息进行说明、解读。课后练习除了强化语言知识和技能,也可渗透媒介素养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再次,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由于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各种媒介,为在课堂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了便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讲授内容,择机给学生推荐有关媒介、媒介信息和媒介英语资源,如《China Daily》、《China Today》、《New York Times》 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和CCTV 9 台英语频道、BBC 及 VOA 等国内外电视台、电台及其网络版信息资源,并布置些基于媒介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作业。在教师引导下,与各种媒介经常接触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媒介运作机制有所了解,而且还学会使用各种媒介的正确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媒介资源进行学习的途径,提升其媒介素养,对目前单一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英语教育课堂授课模式也有所改观。

最后,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进行考核。对英语教学效果反馈,不应仅考核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加强学生对人文知识掌握的测试力度。具有导向作用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如能转变目前只注重语言知识考核方式,增加媒介常识内容考核,突出文本(媒介)信息鉴赏,从考核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对学生媒介素养或人文素养提升有引导作用。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膨胀的信息量和不确定信息来源对人们阅读、辨别、运用和评价信息能力提出挑战。媒介素养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重要构成部分。人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种类、数量巨大的媒介信息,为保证获取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培养借助有效手段去获取、选择、利用并进行鉴别信息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处在各种媒介包围中的大学英语教育,在进行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课程优势,将媒介素养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1).

[3]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郭富平,等.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发展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7).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017-04-05

本文为聊城大学成人教育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ldcj201414)

马敏(1968-),女,山东聊城人,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G633.4

A

1672-2086(2017)02-0062-0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媒介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