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学断层成像及荧光素眼底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李 冰
目的 以6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究对其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62例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患眼90只,分别对其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及所得图像特点。结果 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各个类型中,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地图状萎缩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型以及玻璃疣型的检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但在视网膜上皮脱落型的检出比较上,两种检查方法差异不显著。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对地图状萎缩型以及玻璃疣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对脉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结论 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学断层成像 荧光素眼底造影 对比分析
在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众多因素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1]。它的发病率随年龄的不断增大而增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中心视力的不断下降。目前,虽然临床有许多种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但是各检测方法之间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进而导致了检测结果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本研究以6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并进行分析。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62例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患眼90只(62只患眼为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28只患眼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其中,42只患眼为地图状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20只患眼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18只患眼为玻璃膜疣型老年性黄斑变性,10只患眼为血管性色素上皮脱落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标准为:年龄50~80岁之间;视力范围为数指/1m~0.5;无其他眼底疾病;无其他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眼底病学组制定的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参与本研究的62例患者,共计90只患眼均分别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进行临床检查。光学断层成像检查采用傅里叶解析技术,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双眼散瞳,并根据病变所处部位选择正确的线性扫描角度。检测完成后,保存检测图像,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所检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眼进行分型。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 HRA。在对患者进行造影前,要先采取扩瞳处理,使用的扩瞳药品为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处理后对患者眼底进行详细检查。之后,对患者注射1:2000的荧光素钠稀释液,并认真观察20分钟。若无其他异常症状出现,则在3秒内快速为患者注射2.5ml浓度为20%的荧光素钠溶液,在计时状态下,对患者进行眼底荧光拍片,拍片时间间隔为2秒,并采用录像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各个类型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显著。
2.1 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检查图像效果对比 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检查图像效果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检查方法所得检查图像效果对比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两种检查方法对地图状萎缩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型以及玻璃疣型的检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但在视网膜上皮脱落型的检出比较上差异不显著。其中,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对地图状萎缩型以及玻璃疣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对脉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n(%)]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情况与年龄息息相关,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上升状态。引起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因素以及慢性损伤等,但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引起的黄斑结构改变[3]。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大而日益严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4]。
临床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分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萎缩型病变,主要包括地图状萎缩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型以及玻璃疣型等;另一种为渗出型病变,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确诊可通过临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确诊[5,6]。光学断层成像技术(OCT)能够准确将患者的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并将病变情况进行准确显示。该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以及损伤程度小的优点,因此其在临床的应用比较广泛[7]。除此之外,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测技术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眼底检查技术,它是一种通过将荧光剂注入患者体内,当荧光剂流至患者眼底时通过观察以及拍照等方式进行检查的临床检测方式[8]。本研究探究了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对地图状萎缩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型以及玻璃疣型的检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视网膜上皮脱落型的检出比较上差异并不显著。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对地图状萎缩型以及玻璃疣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对脉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在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的临床应用上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另外, 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1 杨佳,王慧娟,张红.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OCT图像特征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1):9-11.
2 刘小琦.CFH、CF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老年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5(1):15-20.
3 王小琴,谢青.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10):127-130.
4 卓耀,彭廷云.启明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1):36-38.
5 李云环.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致大量视网膜下及玻璃体积血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32-933.
6 曹葭,姚勇,傅东红,等.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4):494-498.
7 单明华,梁丽,王云松,等.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117-2118.
8 黄晓波.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22):3380-338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ptical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LIBing.Nanzhaocountypeople’shospital,Henan474650,China.)
Objectives To 62 cases of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o explore its using optical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of two methods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62 cases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a total of 90 affected eyes,respectively to examine the optical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two methods.And compare the two methods of inspection find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s obtained.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various types,two methods including optical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of atrophic type map like,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drusen type,have statistical value.But in the retinal epithelial type were compared,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as not significant.Amd degeneration of optical tomography to map the atrophic type and drusen type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disease The types of appropriate inspection methods.Optical tom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two method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to provide reliable clinical basis for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optical tomography,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mparative analysis
李冰,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前节疾病,眼前后节激光。
河南省南召县人民医院 眼科 474650
10.3969/j.issn.1672-4860.2017.04.013
201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