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军良
(山西省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城 048000)
中药冷湿敷法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柴军良
(山西省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 晋城 048000)
冷湿敷法;西替利嗪;急性湿疹;中西医结合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社会压力增大、工业化程度扩大、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湿疹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中医称湿疹为“湿毒疮”“湿气疮”。笔者采用中药冷湿敷法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60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1-7月晋城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门诊,男2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4岁,平均病程2~26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皮肤与性病学》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上,性别不限;③主动配合,按时治疗和定期复诊;④所有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临床表现为水疱,基底潮红,渗出,瘙痒,糜烂向四周蔓延。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没有按时治疗及失去联系无法进行统计者;③已经接受其他治疗。
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依据皮损情况适当应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尿素霜、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等外涂。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冷湿敷疗法。药液配制: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各10 g,如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加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各10 g。所有中药均由本院药房提供,煎煮取汁。将5~6层消毒纱布置入新鲜的药液中,浸透,稍拧至不滴水为度,随即敷于患处,温度以0~10℃为宜,使其与皮损部位紧密接触,纱布大小与皮损相当。一般每1~2 h换药1次,如果渗出不多,可4~5 h换药1次。两组均治疗2周。
1.观察指标:每次复诊时详细记录用药前后皮损的面积大小、症状和体征(包括瘙痒、红斑、水疱、浸润、渗出、糜烂等)。各指标在评估时按0~3级评分法进行: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计算用药前后总积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下称“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疗效评定标准[2]。痊愈:指数≥90%;显效:60%≤指数<90%;好转:20%≤指数<60%;无效:指数<20%。
3.结果: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对照组在服药过程中有1例出现轻度嗜睡,其余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没有脱落者。
(1)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数无差异,治疗后7 d、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数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2)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3]。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常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分布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疱疹或小水疱,搔抓后出现点状渗出及糜烂面;病变中心往往较重,并可逐渐向周边蔓延;皮损常融合成片,边界不清。湿疹的发病机制多与变态反应有关,其中感染性湿疹的发生可能与寄生在皮肤局部的微生物产生的慢性刺激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湿疹患者皮肤定植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有资料显示[4],湿疹皮损处细菌的阳性率可达70.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26%。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外毒素可诱发和加重湿疹,并诱导糖皮质激素β受体表达,抑制糖皮质激素α受体,降低T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所以,选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药物尤为关键。
冷湿敷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外治法之一。《医统源流》中说“外科之证,最重外治”。本研究所用药液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黄柏清热燥湿,研究表明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的吸收;荆芥祛风止痒、止血,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生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地榆糖苷Ⅰ、Ⅱ,地榆皂苷A、B、E,鞣质,均可缩短凝血时间,收缩血管,故有止血作用;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在体外有抑菌的作用;野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抗炎作用。中药降温后,冷敷患处具有控制炎症扩散、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作用,同时也扩大了治疗范围。冷湿敷直接作用于病灶,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及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过敏反应的继续发生,促进皮损细胞组织的再生,达到治疗目的[5]。中药冷湿敷法联合西替利嗪有明显的杀菌、收敛、止痒、抗过敏的作用。
综上所述,冷湿敷法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湿疹,标本兼治,二者同用,具有相互补充、增强疗效、缩短病程的效果,进一步拓展了临床用药的空间,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冷湿敷法更适合婴幼儿,副作用小,患儿睡眠时间长,适合家长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本研究在临床观察中样本数量、随访时间及观察指标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尚需大样本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
[1]单敬文.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J].光明中医,2013,28(1):87-88.
[2]刘波,王晓敏,周玉芳.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63.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5-726.
[4]弓娟琴,林麟,郝飞,等.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药物联合治疗的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9):515-518.
[5]李建广,杨占迎,梁丽英.中药药浴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7):236-237.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