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纵隔气肿15例临床分析

2017-09-08 03:02:26王众海徐婷贞
浙江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积气气肿自发性

王众海 徐婷贞

自发性纵隔气肿15例临床分析

王众海 徐婷贞

目的 分析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误诊。 方法 回顾15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时间、胸部CT表现、就诊时主要症状、既往基础疾病状况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4±0.6)d,胸部CT表现为纵隔积气合并颈前间隙积气者多见(12/15,80%),下纵隔积气以食管周围积气者多见(6/15,40%),心前缘积气少见(2/15,13.3%),CT观察平均吸收时间(3.1±0.2)天。常见就诊症状主要为胸闷、胸痛及咳嗽,大部分患者无基础疾病,伴发基础疾病者以支气管哮喘、肺大泡最常见,经吸氧、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纵隔积气即可消失。结论 自发性纵隔气肿呈良性经过,青年人群好发,保守治疗多可治愈,需手术干预者极少见。临床可见复发病例多与基础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有关。

自发性纵隔气肿 临床特点 文献回顾

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由非外伤、纵隔产气菌感染及纵隔邻近脏器损伤贯通导致的纵隔内积气,青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其临床预后多良好。由于发病率低,目前尚无关于该疾病的诊疗规范。本文回顾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2~34(18.2±5.5)岁;从发病至就诊时间6~48(25.3± 2.4)h。入选标准:(1)排除因外伤、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发生的纵隔气肿等继发性纵隔气肿;(2)排除新生儿纵隔气肿。回顾个人史发现吸烟患者1例(吸烟10支/d×10年),有二手烟接触史3例,自发性气胸手术史1例,住院期间病史回顾及新诊断哮喘3例,诊断呼吸道感染2例,近期荨麻疹病史1例。就诊首要症状以胸痛、胸闷最为常见,胸痛11例,胸闷10例,伴有颈部不适感4例,咳嗽、咳痰3例,伴有咽部疼痛感1例,1例儿科患儿除咳嗽、咳痰外伴有喘息症状。

1.2 辅助检查情况 15例患者肺部CT均表现不同程度纵隔积气,气肿伴随颈前间隙积气者12例;伴随下纵隔积气者8例(心前缘积气2例,心脏后食管周围积气6例);伴有气胸表现1例;心电图异常者1例,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

1.3 诊治经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胸部CT检查确诊,治疗上予以常规吸氧、卧床休息。4例血WBC升高伴有咳嗽、咳痰症状者加用抗生素及化痰药物;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雾化吸入激素及平喘药物治疗,其中1例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出院,未出现需手术干预患者,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6个月。

2 结果

2.1 预后 所有患者均经卧床休息、吸氧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6(4.4±0.6)d,CT复查(3.1±0.2)d纵隔积气消失。1例20岁男性患者出院1周后纵隔气肿再发,经二次住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自发性纵隔气肿,经积极治疗后积气吸收,出院予以按标准方案控制哮喘,患者随访6个月,纵隔气肿未再复发。

2.2 胸部CT表现 15例患者胸部CT图像可见6种影像学表现:(1)单纯表现为肺门旁少量积气1例(图1a)。(2)心缘前、上纵隔合并颈前间隙积气2例(图1b-d)。(3)上纵隔积气合并颈前间隙积气10例(图1c、e)。(4)纵隔气肿合并气胸者1例(图1f)。(5)肺门旁积气合并心缘后食管周围积气6例(图1e、g)。(6)单纯表现为心缘后食管周围积气1例(图1g)。

3 讨论

自发性纵隔气肿临床并不常见,自1937年Hamman报道第1例临床病例以来,目前主要以病例个案报道及小规模临床病例回顾分析为主。自发性纵隔气肿好发于青壮年人群。1944年Macklin通过动物实验阐明发生机制为肺泡壁在短时内肺泡压力升高的过程中发生破裂,自肺泡溢出气体沿支气管血管束漫延至纵隔,从而出现纵隔内积气,称之为Macklin效应。Romero等[1]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自发性纵隔气肿的关系指出,哮喘发作时,气道广泛炎症充血,分泌物增加,气道平滑肌痉挛造成远端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内空气潴留,压力升高,相当于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当咳嗽等症状出现时肺泡破裂,气体蔓延至纵隔所致,符合Macklin效应。

图1 15例患者胸部C T图像所见(a:肺门旁积气影;b:上纵隔合并颈部软组织积气;c:颈部软组织积气;d:心包前积气;e:上纵隔合并肺门旁积气;f:纵隔气肿合并气胸;g:心缘后食管周围积气)

本研究显示自发性纵隔气肿常见临床症状以胸闷、胸痛为主,这与Vivek等[2]报道一致。肺部CT检查可获得及时确诊,自发性纵隔气肿经保守治疗大多可以治愈,张雪雅等[3]、闫庆贺等[4]报道亦未出现手术干预患者。自发性纵隔气肿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及氧疗,有呼吸道感染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治疗基础疾病。本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本病发病的常见诱因,在复发患者中支气管哮喘未得到有效控制是常见的原因[5]。

综上所述,自发性纵隔气肿并不常见,临床工作中需警惕首发症状为胸闷气急伴胸骨后或颈部不适的青壮年患者,及早行肺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本病呈良性疾病经过,经保守治疗后多可自行吸收,临床上有一定的复发率,多和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有关,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患者。

[1]Rom ero K J,Trujillo M H.Spontaneous pneum omed iastinum and subcutaneous emphysem a in asthm a exacerbation:The Macklin effect[J].Heart Lung,2010,39(5):444-447.doi:10.1016/j.hrtlng. 2009.10.001.

[2]Vivek N,AvniY,Jay H.Spontaneous pneumom ed iastinum:analysis of62 consecutive adultpatients[J].Mayo Clin Proc,2009,84 (5):417-421.doi:10.1016/S0025-6196(11)60560-0.

[3]张雪雅,张维溪,盛安群,等.儿童自发性纵隔气肿18例诊治及预后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11(11):849-851.

[4]闫庆贺,张鹏,宋世辉,等.自发性纵隔气肿24例临床诊疗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1):42-44.

[5]Park S J,Park JY,Jung J,etal.Clinica lm anifestations o f spontaneous pneumom ed iastinum[J].Korean J Thorac Card iovasc Surg,2016,49(4):287-291.doi:10.5090/kjtcs.2016.49.4.287.

(本文编辑:陈丽)

《浙江医学》对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等级;(6)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7)明确性别;(8)有无质量合格证;(9)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温度要求);(10)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1)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2)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3)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本刊编辑部

2017-03-13)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6.2017-536

310018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内科

徐婷贞,E-mail:x t z1126@163.com

猜你喜欢
积气气肿自发性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水泵技术(2022年2期)2022-06-16 07:08:30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畜牧业环境(2021年4期)2021-12-06 00:23:02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0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