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琳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张雁泉在漳江北路的家里有个小箱子,箱子里存放着一沓厚厚的红色存折和30多张绿色的银行卡。如果把这些存折和银行卡一张一张摆开,差不多能铺满一张桌子。这些红红绿绿的小卡片记录了全国文明家庭张雁泉一家36年不间断的温情助人之路。
张雁泉,出生于黔北务川自治县一个贫困的小乡村。从小受父母“与人和善、助人乐己”家训的影响,张雁泉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家训。
1995年,张雁泉工作调动到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当地秀美风景与贫困面貌的强烈反差,张雁泉的心被刺痛了。他认为,贫穷源于教育的落后。于是,张雁泉省吃俭用,每年坚持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出一些钱,帮扶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04年,张雁泉受朋友启发,决定发动网络力量帮助贫困学生。随后,“贵州人”“爱存青山”“天涯社区”“希望大地”等网站和论坛纷纷加入到宣传救助贫困山区失学学生的行列中来。就这样,通过网络,张雁泉为大山里的贫苦学子搭起了一座爱心桥梁。
這样张雁泉就更忙了。每天联系爱心人士、走访贫困家庭、在网上公布善款明细等事经常让他在办公室忙到深夜。妻子做好饭菜盼不到丈夫回家,家长会上女儿也等不来父亲的身影。张雁泉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妻子和女儿。
但张雁泉知道,善良的妻女是自己坚强的后盾。结婚20多年来,妻子高景梅独自挑起家庭重担,默默支持着丈夫,尽管家中收入微薄,生活清苦,但家庭和睦,夫妻俩从未发生过口角。
从小就跟着父亲进山帮助贫困学生的女儿张高令子如今也继承了“与人和善、助人乐己”的家训。在贵州师范大学学习旅游管理的她,平时经常主动帮助周围贫困的同学联络爱心捐助,成了张雁泉的“小助手”。
36年来,张雁泉一家捐款近20万,发动国内外近2万名网友,为贵州贫困山区募集爱心物资和善款价值200多万元、课外图书5万多册和价值20多万元的医用药品、器械,为山区学校建起了存爱图书室26个、环境教育中心2个、爱心医务室10个、乡级卫生院爱心病床30个,累计帮助山区近3000名留守儿童重返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