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年人保健品,不但要会玩套路,还要懂得规避法律风险。第一点,做的产品,病可以治不好,但也要保证吃不死……”
这是一段“搞笑视频”,专门揭露推销老年人保健品的套路。视频虽然好笑,但是老年人深陷保健品的漩涡,令人忧心。
为什么假的真不了,却还有市场?为什么老年人+保健品=“骗”?为什么有些老人容易被忽悠,有些老人甘愿被忽悠?
其实,多数老人之所以被带入保健品骗局,一方面有健康的诉求,另一方面在于精神的孤独。只要稍微打点“感情牌”,如叫声爹妈、陪着旅游等,就能轻松拿下。相对地,作为家人,出于生活和工作的种种限制,留给家中老人的陪伴时间很少。谁给老人更多的关心,谁就能博得信任,而这恰恰是保健品骗局能得逞、劝解工作失效的关键因素。
除了亲情、信任外,还有要更加重视“代际分化”。“银发社会”到来的速度,不亚于社会发展变迁的速度,但是一些老年人可能并未跟上社會的节奏,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认识能力、掌握信息上的落差就是典型代表。如果简单地用“落后”来定义老年人被骗,也有失偏颇。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普及、加大引导、加大监管,更要加强代际沟通,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
最后,还得支几招。第一,你不陪爹妈,就有人边叫爹妈边掏钱;第二,天底下没有免费的体检、旅游和陪护;第三,不是吃不死人的东西就能随便吃;第四,电视滚动播放的“疗效显著”未必靠谱,毕竟“刘洪斌”换个台就能专治一种病……其实,方法再多,也不如给老人们一份温暖的陪伴,我们做得还太少。
这正是:老人保健无碍,骗人骗钱祸害,社会子女关爱,任谁都难使坏。(《人民日报》评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