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要】 目的 针对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讨论垂体后叶素的止血作用, 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50例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5例。两组患者均执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 观察组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 对照组术中未使用垂体后叶素,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21.6±6.1)ml、
手术时间为(56.6±16.6)min, 少于对照组的(116.1±5.1)ml、(79.6±21.6)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是临床上的常见手术, 针对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 通过应用垂体后叶素, 能够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 减少手术时间, 更好的帮助患者规避手术过程的一些风险, 有利于患者提升康复速度, 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手术中将垂体后叶素推广应用。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输卵管;腹腔镜;取胚术;止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9.080
从临床上分析, 异位妊娠是比较常见的妇科急腹症, 不仅表现为发病率高的特点, 同时很多患者都会因此遭受到严重的身体创伤[1]。从患病群体来看, 多数患者为育龄妇女, 倘若出血过多, 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构成负面影响。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为患者治疗提供了较多的帮助, 但是在止血方面仍需有效方法治疗。本文针对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的止血作用展开讨论,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入选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 共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7.6±2.4)岁;初产妇15例, 经产妇1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6±2.0)岁;初产妇14例, 经产妇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执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 具体如下:患者体位保持在膀胱截石位, 针对患者开展腹部皮肤的常规消毒, 开展会阴的常规消毒, 对患者完成消毒铺巾, 有效的插入导尿管接袋。在患者的脐部位置, 或者是脐部上缘的位置实施穿刺干预, 注入二氧化碳(CO2)为患者建立气腹, 气压应保持在11~12 mm Hg(1 mm Hg=0.133 kPa), 气腹后做切口1 cm, 有效的置入腹腔镜, 要求操作人员在麦氏点以及相互对应的部分, 分别实施0.5 cm切口的制作, 完成穿刺套管的实施, 放入相关的手术器械开始手术治疗。此时, 观察组患者在确诊以后, 要求提起患者的患侧输卵管, 将一根长针从患者的患侧腹壁有效插入, 同时在外部接入注射器, 将垂体后叶素注入, 药物剂量为12 U, 需联合生理盐水4 ml注入, 主要注入的位置在患者患侧输卵管系膜当中[2], 见到患者输卵管表面变白以后, 约为30 s, 利用电钩沿着患者输卵管长轴纵行切开妊娠部分的输卵管壁, 根据包块的具体大小情况, 作1~3 cm的切口[3], 常常可以看到胚胎混合血凝块从患者输卵管向外部表现突出, 应用水压分离的方式处理, 看到组织快完整的冲出以后, 部分有可能粘连患者的组织应通过组织钳进行夹出, 在装袋后取出腹腔[4]。对患者的输卵管或者是边缘位置进行有效检查, 观察其是否表现为渗血状态, 利用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在创面实施电凝止血, 手术过程未应用垂体后叶素干预[5]。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进行统计、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21.6±6.1)ml、手术时间为(56.6± 16.6)min, 少于对照组的(116.1±5.1)ml、(79.6±21.6)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 异位妊娠是比较常见的妇产科急腹症, 对于孕产妇所造成的威胁是比较大的, 是孕产妇常见的死亡原因。异位妊娠的类型中, 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在近几年的医疗发展中, 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 给患者造成的输卵管炎症、身体伤害都比较突出。常规药物治疗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微创手术的治疗成为了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患者开展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 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 在安全性方面较好, 基本上不会对患者的输卵管造成损伤, 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 对患者的二次受孕不会造成严重威胁[6]。
但是, 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 出血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把控内容。倘若患者表现为出血量较多的状态, 则对手术效果、身体恢复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 对于腹腔镜输卵管取胚术的实施, 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止血干预。
垂体后叶素本身的止血效果较好, 其是从牛、猪的脑垂体当中, 有效提取了水溶性成分, 在该成分当中, 含有较多的缩宫素以及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表现为神经激素的特点, 是由丘脑下部某些神经细胞进行合成、分泌的, 在抗利尿效果、收缩平滑肌效果方面比較突出。同时, 该神经激素针对毛细血管的收缩作用, 针对小动脉的收缩作用都是特别明显的。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时候, 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局部注射, 这样的应用方法作用迅速, 能够将患者局部血管进行强烈的收缩, 使局部的血流明显下降, 为手术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多数情况下, 垂体后叶素能够帮助手术部位出血减少, 对患者自身的循环系统不会造成明显的干扰, 药物代谢较快, 半衰期比较短[7-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为(21.6±6.1)ml、手术时间为(56.6±16.6)min, 少于对照组的(116.1±5.1)ml、(79.6±21.6)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综上所述, 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是临床上的常见手术, 对患者开展治疗时应用垂体后叶素, 能够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 减少手术时间, 更好的帮助患者规避手术过程的一些风险, 有利于患者提升康复速度, 对患者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手术中将垂体后叶素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燕.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中的临床应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7):9-10.
[2] 布占红, 熊小琴. 甲氨蝶呤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3):1-3.
[3] 王淑琴.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联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5):94-96.
[4] 许燕丽, 武孟香, 陈婉秋.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中的作用. 吉林医学, 2012, 33(31):6751-6752.
[5] 路静, 沙青, 张霆.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作用观察. 新疆医学, 2011(8):33-35.
[6] Fambrini M, Cioni R, Marchionni M, et al. Macroseopic eVidence of ectopic pregnancy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tubal obstruction.Obstet GynaeCol, 2010, 32(1):9.
[7] Nama V, Manyondal. Tubal ectopic pregnane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reh Gynecol Obstet, 2009, 279(4):443-453.
[8] 霍巧玲, 任素芳, 李穎, 等.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实践, 2015, 27(9):659-662.
[9] 高俊丽, 张燕萍, 高然. 垂体后叶素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云南医药, 2015(6):664-667.
[10] 罗红. 垂体后叶素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 2013(5):66.
[收稿日期:2017-0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