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2017-09-07 08:38姜云利
关键词:中医体质治未病高血压

姜云利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据此运用居民中医基本体质辨识表调查本社区高血压人群500例,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平和体质占0.6%,偏颇体质占99.4%。其中痰湿质(27.6%)、阴虚质(22.6%)和气虚质(15.2%)为社区高血压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结论 本次研究对本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特征,为今后社区“治未病”提供依据,对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体质;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6..02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调整体质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把治未病思想运用于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3月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居民500人。其中男性281人,女性219人。

1.2 方法

对来本社区体检的高血压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根据2009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①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主要特点。体形匀称健壮。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的自然及社会环境适应力较好。②气虚质:元气不足,疲乏、短气、自汗出等为主要特点。肌肉松软不实。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③阳虚质:阳气亏虚,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为主要特点。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④阴虚质: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为主要特点。形体偏瘦。虚劳、失精、不寐;感邪易从热化。⑤痰湿质:痰湿凝聚,体形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为主要特点。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⑥湿热质:湿热内蕴,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为主要特点。形体中等或偏瘦。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⑦血瘀质:血行不畅,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为主要特点。胖瘦均见。易烦,健忘。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⑧气郁质:气机郁滞,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为主要特点。形体偏瘦者多见。性格敏感多虑。易有脏躁、梅核气、百合病、郁证等疾病。⑨特禀质:先天失常,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适应能力差。

参照以上标准,对患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填写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居民中医基本体质辨识表。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人身上可同时兼夹两种体质,在统计中单独列出。

2 结 果

2.1 调查统计结果

样本中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见表1)

2.2 结果分析

通过500份调查問卷显示,高血压人群中平和质3人,占0.6%,偏颇体质人数占绝大多数,为497人,占99.4%。九种体质中,痰湿质(27.6%)、阴虚质(22.6%)和气虚质(15.2%)为社区高血压最常见的3种偏颇体质。值得注意的是痰湿质人数最多,为138人,占27.6%,兼夹体质的人数也不少,为45人(占9.0%),排第五位。

3 讨 论

许多调研证实[3]人群中个体体质类型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心理特征、饮食因素、外界环境、职业性质、家族遗传等多因素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以上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中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考虑到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特点、常伴有心、血管、脑及肾脏等全身重要器官的疾病,这种状态下机体阴阳平衡容易被打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多食膏粱厚味,睡眠不规律等,都导致各种体质偏颇,在体检中还综合了腰围和体质指数,胖人较多,肥人多痰,痰湿中阻,升降失常,可致高血压,因此调查中痰湿质人数最多。素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生化气血,气血亏虚,清阳不展,均可引起高血压。目前高血压人数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抑制这种情况的发展是当前我们治未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现有高血压的管理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并配合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方法,探讨切实可行的社区高血压预防保健干预方案,可以防止和减少高血压病给百姓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现在,我社区已针对九种体质进行了食疗、运动、针灸、按摩等调护措施,为居民发放盐壶、油壶,指导他们限盐,合理饮食,开展健康教育,使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1.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3] 杨 焕.社区老年中医体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7(9):89-9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治未病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医护人员中医体质特征分析及亚健康状态三级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