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 目的 分析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113例行手术患儿均采取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 分析麻醉效果。结果 患儿呼吸频率给药前为(21±4)次/min、给药后1 min为(21±5)次/min、给药后5 min为(24±2)次/min、给药后10 min为(24±4)次/min、给药后15 min为(24±2)次/min、给药后20 min为(21±4)次/min,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心率给药前为(112±8)次/min、给药后1 min为(130±5)次/min、给药后5 min为(129±6)次/min、给药后10 min为(123±3)次/min、给药后15 min为(122±4)次/min、给药后20 min为(117±1)次/min,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氧饱和度给药前为(98.1±0.5)%、给药后1 min为(97.5±1.1)%、给药后5 min为(97.4±1.9)%、给药后10 min为(99.1±0.6)%、给药后15 min为(99.2±0.3)%、给药后20 min为(98.5±0.4)%,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平均动脉压给药前为(85±7)mm Hg(1 mm Hg=0.133 kPa)、给药后1 min为(84±7)mm Hg、给药后5 min为(90±7)mm Hg、给药后10 min为(86±8)mm Hg、给药后15 min为(84±9)mm Hg、给药后20 min为(84±9)mm Hg,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手术麻醉是手术环节中的重点, 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十分重要, 单独使用氯胺酮可能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 并且会出现频繁的麻醉不良反应;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后可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 是有效的手术麻醉方法。
【關键词】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41
小儿需要进行手术的疾病较多, 而麻醉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因此选择有效的手术麻醉药物十分重要[1]。而常用氯胺酮由于药物作用会导致患儿生命体征不稳, 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 采用复合麻醉可能对患儿更加有利。本研究对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3例行手术患儿, 其中男79例, 女34例, 年龄4~8岁, 平均年龄(5.6±0.8)岁, 体重18~33 kg, 平均体重(24.7±2.9)kg, 手术时间30~90 min, 平均手术时间(58.8±10.4)min。
1. 2 方法 术前禁食6 h, 禁水3 h, 术前30 min给予0.02 mg/kg阿托品, 4 mg/kg苯巴比妥, 肌内注射, 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给予面罩供氧, 0.10~0.15 mg/kg安定、200 mg异丙酚、25~50 mg氯胺酮、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 行静脉滴注, 30滴/min, 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前10 min停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给药前、给药后1 、5、10、15、20 min的呼吸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呼吸频率给药前为(21±4)次/min、给药后1 min为(21±5)次/min、给药后5 min为(24±2)次/min、给药后10 min
为(24±4)次/min、给药后15 min为(24±2)次/min、给药后20 min为(21±4)次/min,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心率给药前为(112±8)次/min、给药后1 min为(130±5)次/min、给药后5 min
为(129±6)次/min、给药后10 min为(123±3)次/min、给药后15 min为(122±4)次/min、给药后20 min为(117±1)次/min,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氧饱和度给药前为(98.1±0.5)%、给药后1 min为(97.5±1.1)%、给药后5 min为(97.4±1.9)%、给药后10 min为(99.1±0.6)%、给药后15 min为(99.2±0.3)%、给药后20 min为(98.5±0.4)%,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平均动脉压给药前为(85±7)mm Hg、给药后1 min为(84±7)mm Hg、
给药后5 min为(90±7)mm Hg、给药后10 min为(86±8)mm Hg、
给药后15 min为(84±9)mm Hg、给药后20 min为(84±9)mm Hg,
患儿给药前与给药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手术具有一定特殊性, 其中麻醉十分重要, 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而麻醉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药物的选择, 麻醉药物的选择既要保证效果, 也要保证安全性[2-4]。氯胺酮是常用于小儿麻醉中的药物, 起效很快, 疗效可靠, 但仍然不太安全, 其可兴奋中枢交感神经, 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 并且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 可能引起患儿血压升高, 术后也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单独使用氯胺酮效果难以令人满意[5-8]。endprint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静脉麻醉中效果比单独的氯胺酮更好。两者复合充分发挥了两者优点, 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可降低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合异丙酚后, 并不会延长患儿的苏醒时间, 研究结果中显示, 患儿在整个手术期间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所有患儿给药前和给药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术后苏醒时间、平均睁眼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稳定[9-12]。因此说明两种药物复合用于小儿麻醉中可收到显著的麻醉效果, 维持小儿生命体征稳定, 较单独使用氯胺酮更加安全有效。而本研究所有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更加肯定了复合麻醉的安全性。但异丙酚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仍然需要注意, 对于体质弱的患儿慎用[13-15]。
综上所述, 小儿手术麻醉是手术环节中的重点, 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十分重要, 单独使用氯胺酮可能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 并且会出现频繁的麻醉不良反应;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后可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 是有效的手术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杜伏扬.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安徽医学, 2014(6):779-781.
[2] 张冬梅.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吉林医学, 2014(12):2569.
[3] 方正春, 夏中元, 赵博, 等. 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 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1):125-128.
[4] 张梦来. 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为小儿进行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2):8-9.
[5] 刘惠, 李熊刚. 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疝修补手术中应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s1):113-114.
[6] 马娟, 张奉超, 王云骥. 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14):102-103.
[7] 周鑫, 许芳芳. 异丙酚与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41):131.
[8] 马骠, 陶巧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9):31-32.
[9] 胡洁, 张瑞冬, 白洁.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4):611-613.
[10] 詹錦六, 温海明, 代冬梅, 等.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手术的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5):730.
[11] 蒋铭, 沈园园.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7):89.
[12] 熊威威, 赵振海, 蒋奕红. 小儿手术麻醉中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的临床观察分析. 当代医学, 2013(18):139-140.
[13] 张月群.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8):132-133.
[14] 姜开洋.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4):51-52.
[15] 缪长梅.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中华医药杂志, 2011, 6(28):161-162.
[收稿日期:2017-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