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主体性是人具有的本质特性,一方面,他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德育学生主体性回顾和反思十多年来的学校德育教育历程,我察觉和领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研究其方法问题是我校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到了六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更强,有的想当班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目前班里46人,都分别担任过班里的小组长,班长等以上的干部职务,而且个个干的都很出色。同学们发起了一个故事团,他主动与各班联系,利用活动课时间,饭后时间带领10名成员到各班讲故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实践证明,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到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和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定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但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以及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实验班的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为轴,通过组织学生读我校自编的五爱情感“四字书”,背五爱情感名家格言,讲五爱情感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些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最敬佩的革命领袖或民族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定一个实现自己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调控。核心的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
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自主教育。比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时,教给他们一些发泄的方法:(1)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地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和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2)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地方式来认错,吸取教训等。(3)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虚心接受。(4)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活动中一直坚持一下几点:
1.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命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代替。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4.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总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这只是自己在德育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德育教育不亚于智力教育,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祖国的未来,关注我们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