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卓
【摘要】 目的 对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展开深入探讨。方法 80例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5.00%(38/40), 对照组为75.00%(30/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手术治疗对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更加安全有效, 对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颅脑创伤;迟发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23
医学上硬膜外血肿主要是指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有血肿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在幕上半球凸面有发生, 且此种病情发病率较高。患者大多是因为头部受外力打击太重以至于颅骨变形或者骨折, 血管也受伤, 这类病症是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1]。作为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常见病症的迟发硬膜外血肿, 及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是最关键的。对此本院在这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 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脑科科室展开了颅脑创伤手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共80例, 经家属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对资料公开如下:其中男52例, 女28例, 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41.2±12.9)岁;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占比62.50%(50/80), 高空坠落占比25.00%(20/80), 打击伤占比12.50%(10/80)。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1. 2 方法 颅脑创伤患者展开手术后发生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 当血肿很小, 可以对其展开保守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 主要包括:对血肿区域展开预防感染、脱水和止血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 当血肿很大则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二次手术[1]。其中开颅清除血肿患者有22例, 颅骨钻孔微创清除血肿患者有18例。同时观察组展开常规的支持处理, 包括脱水、止血、抗感染以及营养脑细胞等。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术后非手术区发生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位置进行观察, 包括同侧、对侧。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颅内感染)发生情况。患者的意识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恢复良好:意识清楚, 轻微缺陷但能正常展开肢体活动, GOS评分为15分;轻度残疾:轻度意识障碍, 能独立生活, GOS评分为12~14分;重度残疾:重度意识障碍, 日常生活需要照料, GOS评分为9~11分;植物状态:昏迷, GOS评分均在8分以下;死亡: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恢复良好:观察组为95.00%
(38/40), 对照组为75.00%(30/40);轻度残疾:观察组为5.00%
(2/40), 对照组为15.00%(6/40);重度残疾:观察组为0(0/40), 对照组为7.50%(3/40);植物状态:两组均为0;死亡:观察组为0(0/40), 对照组为2.50%(1/40)。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头晕头痛:觀察组为20.00%(8/40), 对照组为42.50%(17/40);恶心呕吐:观察组为10.00%(4/40), 对照组为27.50%(11/40);癫痫发作:观察组为0(0/40), 对照组为30.00%(12/40);颅内感染:观察组为2.50 %(1/40), 对照组为37.50%(15/40)。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头部外伤后首次进行CT扫描检查未预见到颅内血肿,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血肿称为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 其实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概念[2-5]。且这类血肿的继发性几率相对而言也比较高,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颅脑创伤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于硬膜外腔内, 发病率在25%~ 30%, 以急性发生、合并其他血肿为主要特点, 这类情况主要是在患者受伤的着力点及附近, 且有骨折现象下容易发生。受伤接受治疗后的硬膜外血肿最开始呈现为新鲜血液和血块, 血块在几天后液化并吸收, 形成薄层肉芽组织, 1个月后有肉芽包膜形成, 血块液化之后的液体主要在此。在肉芽包膜中还有可能混有柔软凝块, 更可能机化成固体, 应首选手术展开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均是根据具体病症对其实施治疗措施:血肿较大, 首选方案是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 这就使得原发性损伤呈现进行性加重, 更有严重的引发脑疝, 对早期患者展开二次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二次手术会使得再次血肿的风险增大。且这类患者术后减压不能操之过急, 应该科学合理控制颅内压[6-10]。
对迟发硬膜外血肿展开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并发症风险上也能很好减轻, 对患者而言改善其预后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可得知,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95.00%(38/40), 对照组为75.00%(30/4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手术对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更加安全有效。
总之, 使用手术对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更加安全有效, 对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庆之.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22(11):20-23.
[2] 薛丹丹, 李杨, 李亭亭, 等.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17(8):1449-1451.
[3] 吴磊华.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23):85.
[4] 孙新庆.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临床分析.医药与保健, 2015, 25(9):61-62.
[5] 朱锡德, 孟凡国.小儿急性外伤性双侧硬膜外血肿.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6, 23(6):409-413.
[6] 黄明镜, 陈祖荣. 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24例临床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 29(8):845-846.
[7] 杨刚, 邵高峰, 何玉领, 等. 颅脑外伤幕上开颅发生急性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31例分析. 吉林医学, 2010, 31(2):197.
[8] 韦斐文, 陈俭. 颅脑损伤21例开颅术后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发生因素的探讨.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 4(8):771-773.
[9] 邹叔骋, 黄红星, 莫顶峰, 等. 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3):376-378.
[10] 杜权, 张祖勇, 董晓巧, 等. 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致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 浙江创伤外科, 2006, 11(6):534-535.
[收稿日期:2017-05-02]